最新北京故宮導游詞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故宮導游詞篇一
過一會兒我們將參觀故宮博物院,現在我先為大家作個簡單介紹。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故宮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宮殿的顏色,那么人間的帝王當然要與紫字沾邊。“禁”是指當時那里守衛森嚴,不要說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員沒有皇帝的召見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則就會引來殺身之禍,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稱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天安門廣場北側。
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全面積72萬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寬52米的護城河所環繞,城墻高10米,可謂是“城高池寬”。在故宮城樓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稱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精美角樓。故宮開四門,座北朝南,南門為午門,即正門,北門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各位朋友,這里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各位請看!在10米高的城墻上聳立著五座崇樓,樓頂飛檐翅起,從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門之北,雄偉壯觀。
午門的平面呈“u”字型,正樓高35.6米,門額上有“午門”二字。兩廂盡頭為鐘、鼓樓。城門正面開三個門洞,中路供皇帝出入,東西兩側供皇室成員及文武大臣通行。在兩側的墻上,還開有兩個掖門,即側門,平時不開,唯有舉行皇家考試時才開放。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已經進入故宮。此處是故宮第一進院落,首先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五座漢白玉石橋,它們象征五德,即仁、義、禮、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質為一身的意思。金水橋下是內金水河,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里即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何謂“御門聽政”呢?這“御門”即指太和門,“聽政”是指聽取政事。您可能覺得新鮮,這堂堂的皇帝放著那么多的宮殿不用,偏偏跑到這里來處理朝政,是不是有點做作呀?其實這并不是皇帝故弄玄虛,而是出于無奈。怎么回事呢?原來呀,在永樂皇帝自南京遷都北京以后,不到一百天,嶄新的三大殿就著了一把無名火,望著三大殿的一片焦土,永樂皇帝想,是不是我遷都勞民傷財,上天要懲罰我?怎么辦?只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動上蒼。因為三大殿被燒毀,無處可去,又要對上天表現出“勤政”,故每天黎明,在太和門辦公,也真是夠辛苦的。到了清朝,雖然也有御門聽政的做法,但聽政處自康熙以后改在了乾清門。自清朝咸豐皇帝以后就再也沒有皇帝御門聽政了。但同治皇帝上臺后,又有了聽政,不過不再是“御門聽政”,而是變成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了。末代皇帝溥儀登基后,未出三年,大清國就滅亡了。好,下面請各位去參觀末代皇帝溥儀舉行登基大典禮的太和殿。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太和殿,大家可以看到藍色金字的大匾,上面刻著“太和殿”三個字。太和殿是故宮的一個較大的殿,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都是從清朝“改名換姓”來的,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不乏古味。大家可以看見中和殿和太和殿的通道欄桿上有好些石頭雕刻的小獅子,你們知道這是干什么用的嗎?告訴你們吧,是用來排水的。雨流到城墻頂上的低洼處,流進地上的小孔,經過管道的疏導,就能運到排水口處。其實中和殿和太和殿的整體結構差不多,只不過小了點.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保和殿,誰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哦,這位外國游客真聰明,連中國的名勝古跡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對了,這就是皇帝用來朝拜神靈的地方,門口的丹頂鶴和大香爐也是干這個用的。說到這里,我要提兩個小問題:丹頂鶴是用什么鑄成的,大香爐又是用什么做成的,請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好了,我就不再賣關子了,丹頂鶴是用鐵鑄成的,而大香爐則是用銅做成的。大家可千萬不要摸它們,本來它們就已經老化了,您要是再動它們,它們就會被損壞了。
最后我將給大家介紹御花園。坤寧門是御花園的入口。到了這里,古柏老槐撲面而來,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御花園的面積并不大,它東西長130多米,南北寬90米,總面積不超過12000平方米。但古代的工匠們就利用這一方小小得天地,安排了各類建筑20多座、古樹160株,還有兩座假山、兩方水池及散布其間的大量奇花異石,使御花園顯得格外典雅、幽靜,幽賞起來,美不勝收。御花園里有欽安殿、養性齋、堆秀山、絳雪軒和延暉閣,我就不給大家一一介紹了。大家參觀完就在坤寧門集合。最后祝大家故宮一日游旅途愉快!
北京故宮導游詞篇二
親愛的團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故宮參觀。我是你們的導游,請叫我小曾或曾導。下面就讓我帶大家參觀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北京故宮。
皇帝的宮殿——故宮,又稱紫禁城。故宮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建筑群,共有九百九十九間房。你們看,厲害吧!
首先我們參觀的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太和殿。在太和殿正中間是九龍至尊的龍椅。里面的物品全部都是用金子或鑲金工藝做的,奢華極了。在修建太和殿的時候,沒有用到一根釘、一根鉚。全部都是用木頭穿插搭起來的,我們的先輩們很棒吧!
參觀完太和殿后,我們接下來參觀皇帝的寢宮——乾清宮。乾清宮建于1402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的寢宮。據說皇帝與皇后成親的那天,就是在乾清宮內就寢的。在乾清宮的右邊擺著一張喜床,在喜床的周圍貼滿了“喜”字。說不定大家摸摸這個“喜”字還可以沾一沾皇帝的福氣了!
最美的地方要數皇帝的御花園了。為什么?因為皇帝的御花園里種滿了許多美麗的花兒:如霞似火的杜鵑花、嬌媚迷人的紅玫瑰、嬌艷高貴的牡丹花、高潔淡雅的菊花、潔白如雪的玉蘭花、清香四溢的茉莉花。讓人目不暇接。在花兒的襯托下,御花園增添了幾分嫵媚和生機。
然后,我們去游覽皇后的寢宮——坤寧宮。大家在電視里經常會看見坤寧宮,但其實坤寧宮并不大,只有兩進。所以皇后住的地方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寬敞。
最后,我們參觀的是養心殿。養心殿原本是皇上休息的地方,可是后來變成了皇上下朝后接見大臣和處理政務的地方。所以這個小房子就變成了故宮的核心建筑之一。
游客們,我先介紹到這里了,稍后請大家自由欣賞。我們將于11:30在故宮廣場西邊的驗票處集合。大家請注意,在游覽時,不要亂丟垃圾,亂涂亂畫,我們要一起愛護世界遺產。
北京故宮導游詞篇三
歌曲“金瓦金鑾殿,皇上看不見,一朝出了五門口,一個名子兩只手。”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們今天參觀的景點是北京故宮。
故宮是北京十大旅游景點之一。據說天上有紫薇星垣ナ翹斕鄣木鈾セ實垡蘊斕壑子自居ヒ虼順譜約旱墓殿為紫薇宮。皇宮又是百姓的禁地稱禁城ス拭紫禁城。今天我們稱紫禁城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
故宮是我國文物收藏最多的博物館。來故宮游覽當然要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筑藝術和陳列于室內的珍貴文物了。
接下來就讓我們欣賞一下它的建筑藝術。
重重的殿宇,層層的閣樓,千門萬戶的宅院,撲朔迷離的小巷……仿佛永遠也轉不完的故宮,最初建有9999.5間房屋。古人認為天帝居住的天宮為一萬間,皇帝身為天子需自我克制不能超越天帝于是少建半間。
故宮布局左右對稱コ喬剿拿娓魃璩敲乓蛔ツ廈嫻奈緱弄ケ泵媸巧裎涿擰m獬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可謂是天白燦爛,暗夜肅穆。而文華、武英兩殿為側翼,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為中心,東西又有妃嬪居住的六宮, 再向外東側是奉先殿和皇極殿,西側是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最后一部分是御花園,這部分整體被稱為是“后寢”或“內廷”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祭祀和居住的地方。
細心的您在參觀這些宏偉的建筑會發現宮殿的垂脊上有一列小獸,其用途首先是為了固定脊瓦,使脊瓦不至脫落,另外還有裝飾的作用,同時也是地位的象征。
這些小獸的最前面都有一位騎著鳳凰的仙人,然后依次排列的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斗牛、小獸的后邊還有一個垂獸殿后。
并不是每座宮殿上都有如此多的小獸,其中太和殿最多,九個小獸的后面還多了一個行十,再加上前導的仙人騎鳳,殿后的垂獸,太和殿上的小獸共有十二個,是所有宮殿中小獸最多的。其他宮殿的小獸總是保持單數。乾清宮是皇帝的正寢地位僅次于太和殿。因此,乾清宮的小獸是九個。坤寧宮是皇帝大婚的洞房,有七個小獸。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的場所,有五個小獸。其他的一些宮殿有的是三個,有的是一個,有的甚至沒有。
如此浩繁的建筑,在600年里任憑風雨滄桑,主次的分明,左右的對稱,秩序的井然,從未有過一絲一毫的改變。巧奪天工的設計,從大殿的排序到門戶墻壁上的每一處裝飾可謂是殫精竭慮,使這諾大的宮殿如一首跌宕起伏的華麗樂章,彈奏不息。
除了精巧的建筑外,故宮更是一座珍藏無數珍奇的寶庫:上至商周,下至清末的彩陶:玉石器、青銅器、名家書法繪畫、瓷器、琺瑯、文房四寶及竹木牙雕工藝品等可謂是玲瑯滿目。
故宮它融合著中國最古老最智慧最精彩的建筑與歷史,那一磚一瓦一件一物仿佛都在傾訴著明清兩朝帝王的奢華生活。建筑的奇妙,器物的精美,深沉的氛圍,穿梭其中。每踏一步仿佛都在踏著六百年的故事,六百年的塵煙,六百年的浩瀚。
北京故宮導游詞篇四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唐代詩圣杜甫在《望岳》一詩中給我們留下的千古絕唱。
泰山古稱東岳,又名岱宗、岱山,位于山東省中部。自古就有“五岳獨尊”、“天下第一山”的美譽。它東西綿延200多公里,風景區面積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頂,位于泰安城區北部。泰山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的積淀,是世界少有的歷史文化與自然相結合的游覽勝地。
在中國,乃至世界,還沒有一座山像泰山一樣,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始終維系著一個古老民族“國泰民安”的信念與對“和平”、“統一”的企盼。泰山封禪意味著受命于天,昭示著國家統一,彰顯著國泰民安。
今天我帶大家走的是登泰山四條路線中最經典的路線——紅門盤道徒步線路。從岱廟開始,經岱宗坊、一天門、紅門、中天門、升仙坊到南天門。
岱廟位于泰安城區,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岱廟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筑,總體布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咱們現在從岱廟的正門——正陽門來到了岱廟的第一進院落。大家往前看,迎面是配天門,岱廟的第二道大門,“配天門”三個字是書法大師舒同先生親筆題寫,取孔子“德配天地”之意。
過了仁安門,我們來到了天貺殿。天貺(kung)殿居岱廟正中,是岱廟的主體建筑,建于公元1009年,是宋真宗答謝天帝賜“天書”所建,大殿面寬九間、進深五間,它重彩描繪,古樸典雅,重檐疊角,若蒼鷹展翅欲飛,清風徐來,風鈴響動,使四周顯得格外清幽,令人心曠神怡。殿內祀東岳泰山之神,殿前露臺為宋以來帝王舉行祭祀大典的場所。 “人,生在中國不能見泰山,見而不能游,游而不能盡興則為人生最大憾事。 篇三:成都寬窄巷子整理導游詞4000字
游客朋友們,接下來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寬窄巷子了。從酒店出發,沿總府路、蜀都大道,途經天府廣場、人民公園,最后抵達成都寬窄巷子,行程約20分鐘。
現在我想問一下,在大家眼里,成都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呢?沒錯,安逸(川話)。李白有詩云:“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在詩圣杜甫眼里,“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詩人陸游又以“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的詩句,真切道出當年成都的優美環境與休閑生活。近年來,成都又先后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美國時代周刊曾經這樣評價成都:china’s china——最中國。
寬窄巷子可以說是最能體現成都人對于休閑生活的理解和表達的地方。寬窄巷子是成都遺留下來的較有規模的清朝古街道,與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稱為成都三大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街區。它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條平行的巷子組成。寬窄巷子是成都這個古老又年輕的城市往昔的縮影。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準噶爾部進兵騷擾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亂。1721年,康熙皇帝應川人之情,派旗兵駐防成都。當時的四川總督年羹堯下令在秦代少城遺址上修建“滿城”,給旗兵居住。清制規定森嚴,滿蒙官兵一律不得擅自離開少城接觸商務買賣,他們只靠每年少城公園,也就是今天的人民公園春秋兩季的比武大會,論
成績優異領取皇糧過日子。然而風雨飄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了寬窄兩條巷子。那時,寬巷子住的是文武官員,窄巷子住的是士兵,等級森嚴。其后,寬窄巷子的人員結構也就這樣延續下來了,寬巷子多為達官顯貴,窄巷子聚居的則是平民。但其實從街道的結構和規模來說,寬巷子與窄巷子并無太大差異,只是顯貴們住的地方當然“寬”,平民住的地方自然就“窄”。
巷子兩邊大大小小的院落,三面環墻,臨街只留一道門臉兒,雕花的窗戶,氣派的門樓,講究的門飾,雖已有些破落,卻依然在訴說著老巷子里的滄桑歷史。寬窄巷子是最能再現老成都人生活場景的地方。街坊鄰居習慣了端把竹椅坐在巷口擺龍門陣,茶余飯后就在墻下擺上一桌麻將,品著茶坐在樹下的石凳上看巷子里的人來車往。
不過,今天大家要看到的寬窄巷子已不是那有些破落的老巷子了。2003年,成都市寬窄巷子歷史文化片區主體改造工程確立,該區域在保護老成都原真建筑的基礎上,形成以旅游、休閑為主、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濃郁巴蜀文化氛圍的復合型文化商業街,打造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內涵的“天府少城”。08年6月為期三年的寬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寬窄巷子由45個清末民初風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藝術與文化底蘊的花園洋樓、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組成。
朋友們,前面大概還有3分鐘就將抵達成都寬窄巷子了。等到了寬窄巷子,你就會發現成都的“休閑”真的是名不虛傳。好了,請大家收拾好隨身物品,跟著我一起去品位寬窄巷子的休閑氣息吧。
總體來說,寬窄巷子的修護過程中,街巷形態進行了空間上的梳理調整,精心保留了原有的街道肌理尺度。
現在呢,我們是在寬巷子。寬巷子在清朝宣統年間的名字叫興仁胡同。據說這里所駐的是鑲紅旗的清軍,寬巷子中一位懂蒙語的滿族人介紹,胡同是蒙語的音譯,關于胡同的起源,有一種說法是指蒙古人在草原上扎起的蒙古包之間的通道。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個是寬巷子20號院,據說很多人一旦來到這里就拔不開腳,現在我們進去看看吧。主人老段是一個做設計的行家,例如一品天下等景觀設計都是他的手筆。
寬巷子20號這個兩進院落,是按照民國風格重建,保留著民國年間雕工細膩的木質門頭。象征大吉大利的獅子滾繡球,寓意得福的佛手,這些精美的傳統文化符號,換作別人最多只能原汁原味的存留。而天趣滿漢樓讓人最驚喜的是,在絲毫沒有對原建筑做改動的前提下,僅從細節和擺件下筆,便濃墨重彩的凸現出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天井院落里,龍脈池對應著鴻運泉,文房四寶對應著清澈的古箏琴聲;古畫青花,孔雀錦鯉,老段的天趣滿漢樓像是一幅華麗細膩的蜀錦。
這里呢是寬巷子25號,門頭為傳統黑色木板門,門前的兩側有八字影壁,盡顯大宅風范。舊門頭下的`紅砂上馬石靜靜的矗立在這里,向人們展現著旗人的生活,歲月的滄桑。
逛完了寬巷子,接下來我們要去窄巷子看看了。穿過南北向的通道,我們就到窄巷子了,窄巷子在清朝的名字叫太平胡同。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窄巷子1號院,它的門頭是西洋的四柱三山式,門洞頂處以卷草紋線條處理,建筑優美。走進院子里我們看,門廳有傳統的四扇六抹格扇,大家看隔扇的上部,鑲嵌冰裂紋門楣。相傳呢,這個院子曾經在清末進行了改建,當時的主人是一個富商,在改建的時候按風水大師的指點,門墻修筑時跟舊墻磚混合使用,取求新由舊生、推陳出新之義。所以這個院子保留的舊門墻是不同年代的紅、黑、灰三種顏色的墻磚所砌成的。
我們看到會所的前庭,東西廂房,上房堂屋,構成了六個包間,工整嚴密,格局大氣舒展。
中央的院落e形和l形的綠竹馬槽,光影動靜把空間切割得靈動開闊。三塊磚最讓人驚艷的就是室內裝飾了,用張揚摩登的現代語言表達著傳統文化的魅力。主人把現代和傳統的融合做得天衣無縫,水到渠成。
我們接著往前走,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窄巷子21號“點醉”酒吧,它的主人是四個80后。“花漸半開,酒至微醺,情之初動”,是他們對這個院子的詮釋也是對人生的一種理解吧。 “過猶不及”是中國古人對享受人生樂趣的提示:不過度縱容,不小氣節制,有一點醉便恰到好處,萬種風情。于是四個年輕人把他們的態度帶進了窄巷子21號院并用了自己的表達方式:中式骨架,后現代的面孔,填充以艷麗的酒紅色。這里有1000多種紅酒,其中600多種來自法國。點醉真像是一杯年輕的紅酒,帶著葡萄適度的芬芳,和一種清爽的甘甜。就像不要單純的以年份判斷紅酒一樣,也不要以年代分層判斷格調。點醉是窄巷子第一個開起來的酒吧,這也是成都第一個提出24小時營業的酒吧,它提供了一種成熟、輕松而游刃有余的時尚態度。
這里是窄巷子30號瓦爾登,它是當年傳教士居住的院落,保留得相當完整。當然這種緣分也來自主人黎氏兄弟的用心。當年遠在美國的哈佛博士,一得知寬窄巷子的改造,便專程飛回成都。高大爽朗的格局,更有北方建筑的明快感,歐洲風情更是增加了恰當的優雅。黎氏兄弟不用加入太多的復雜元素,保留著這種素樸大氣的西洋風范。便成就了當年梭羅所描述的《瓦爾登湖》的氣質。
井巷子在清朝滿城時叫如意胡同,后來因為巷北有明德坊,所以又稱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后改為井巷子,并沿用至今。
井巷子其實只有半條,它的兩側一側是成都的新生活酒吧區,一側是成都400米的文化墻。這是全國唯一以磚為載體的博物墻,成都歷史濃縮于此。
大家在文化墻上可以看到,昔日老成都的生活景象。老成都人們坐在院子里三五成群,泡一杯蓋碗茶,享受著柔和的陽光,翻翻報紙,擺擺龍門陣,偶爾端起茶碗扎上一口,說天到地。巷子里,等著三輪車叫賣的小販,一車的蔬菜,雨天里賣菜人穿著雨衣穿梭于寧靜的小巷,叫賣聲清脆爽朗。
老成都,光是這三個字就給我們留下無限的遐想,它是一種情結,人內心的一種渴望吧。好了,我給大家介紹得差不多了,接下來的時間呢,就由游客朋友們自由支配,好好地享受下成都的慢生活吧。11點的時候我會在下車的地方等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