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論文現同一劃痕鋼尺遭撤稿,涉吉林大學
一把帶劃痕的可疑鋼尺,或成為識別4篇不同署名、不同期刊的論文中研究數據疑似同一來源——由一家“隱身”外部實驗室或第三方機構“出品”——的關鍵證據。
該鋼尺引發的質疑和調查,已導致4篇論文中的3篇被撤回,分別涉及吉林大學、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和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剩余一篇暫未被撤回的論文涉及蘭州大學第一醫院。
1、 吉林大學一研究論文因鋼尺圖像被質疑,更正一年半后撤稿
5月29日,國際學術期刊《腫瘤的基因治療》( Gene )發布撤稿說明稱,因論文圖片中一把可疑的帶有劃痕的鋼尺圖像,該期刊3年前發表的1篇論文中的研究數據遭到質疑。這把鋼尺還先后出現在另外3篇不同署名作者、不同期刊的論文中。
《腫瘤的基因治療》期刊目前已撤回涉事論文。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放射醫學系輻射防護學教研室教授陳大偉。
這把帶有劃痕的鋼尺還先后出現在另外3篇不同署名作者、不同期刊的論文中。目前4篇論文已被撤回3篇。
涉事論文的標題是《環狀RNA () 通過吸附-149來增加 從而促進腎細胞癌的發展》( the of cell by -149 to ),于2020年10月27日在線發表。
相關可疑鋼尺的圖片出現在該論文的圖6A中。
《腫瘤的基因治療》期刊的撤稿說明稱,主編撤回了前述論文。涉事論文發表后被發現文中圖6的尺子圖像,似乎與其他不相關作者的其他論文,比如論文“1”“2”“3”里相關圖片中的尺子圖像相同。因此,人們對涉事研究數據的完整性產生了擔憂。涉事論文的作者們沒有應期刊要求進行回應以便澄清。他們也沒有提供相關基礎研究數據或倫理批準的證據。因此,期刊主編對該論文中的研究發現的完整性不再抱有信心。涉事論文的作者們沒有回復編輯關于這次撤稿的任何信件。
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官網顯示,陳大偉系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輻射防護學教研室成員、教授,但更詳細信息已被刪除。
中華預防醫學會放射衛生專業委員會官網2022年2月發布的消息顯示,陳大偉系中華預防醫學會放射衛生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常務委員。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官網2023年4月發布的信息顯示,陳大偉系吉林省核學會理事長。
2021年12月30日,涉事論文對圖3進行更正,圖3A中的鋼尺被替換。但一年半后,涉事論文仍然被撤回。
涉事論文于2020年10月27日在線發表。一年后,2021年12月30日,涉事論文更正稱,論文發表后,作者對原始實驗結果進行了復核,發現由于原始結果沒有經過適當的分析,裸鼠腫瘤移植實驗的記錄和統計結果存在錯誤。因此,圖6被更正修改。雖然之前的實驗記錄與統計結果存在誤差,但不影響整體結論,整體結果描述是一致的。
前述更正聲明發表一年半后,涉事論文仍然因為圖6引發并加重的質疑被撤回。
涉事論文研究了/miR-149/反饋回路在腎細胞癌治療中的作用。盡管多年來治療腎細胞癌方法穩步改進,但預后結果仍然很差。該論文的研究數據提示可能作為miR-149的競爭性內源性RNA;通過吸附miR-149降低的表達,從而降低的表達,能夠衰減腎細胞癌(RCC)的進展。
但因其研究數據的完整性遭到質疑,該論文目前已被撤回。
3、 4篇“鋼尺”論文已撤回3篇,分別涉蘭州大學第一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撤稿聲明中提及的另外3篇論文中兩篇也已被撤回。這些所有被提及及被撤回的論文中都出現了似乎是同一把的鋼尺,因為這些圖片中的鋼尺帶有的劃痕似乎完全相同。
因此,在論文發表后評議網站上,有用戶評論稱,上述論文的部分數據可能由承接外包業務的第三方或外部實驗室提供,但相關論文的“作者貢獻”聲明卻未提及任何外部來源。而這樣的匿名是不負責任的,因為它們可能編造數據。
另一篇被撤回的論文“1”的通訊作者是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腫瘤外科主任醫師、教授關泉林。涉事論文標題是《結合-370,促進內質網應激誘導的胃癌細胞凋亡》( to -370 and - in ),于2020年9月25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國際癌細胞》( Cell )上,于2022年12月13日被撤回。
撤稿說明稱,圖3I中存在違規行為。
相關可疑鋼尺的圖片出現在該論文的圖3i中。
相關撤稿說明稱,主編們撤回了這篇文章。圖3I和圖5H中存在違規行為,導致人們對本文結果的完整性失去信心。關泉林( Guan)不同意此次撤稿。其他作者沒有回應出版商關于這次撤稿的信件。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官網顯示,關泉林主要從事消化道腫瘤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尤其對胃癌的診治有獨到之處;現為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腫瘤外科主任;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甲級重點專科負責人,兼任中華醫學會腫瘤分會委員。
第3篇被撤回的論文“2”的通訊作者是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泌尿外科病區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醫師楊學成。涉事論文標題是《間充質干細胞來源的外泌體 -139-5p 通過靶向 PRC1 抑制膀胱癌的腫瘤發生》( stem - -139-5p in by PRC1),于2020年10月29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致癌基因》()上,于2023年5月30日被撤回。
撤稿說明稱,圖7中出現的鋼尺圖像與不相關作者在其他文章中使用的鋼尺圖像相同。
相關可疑鋼尺的圖片出現在該論文的圖7C中。
相關撤稿說明稱,涉事論文圖7中出現的鋼尺圖像與不相關作者在其他文章中使用的鋼尺圖像相同,這導致人們對涉事論文數據的完整性產生擔憂。作者沒有回應澄清的請求,也沒有提供基礎數據或倫理批準的證據,沒有回復期刊編輯關于本次撤回的任何信件。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官網顯示,楊學成擅長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的微創治療,對腎臟腫瘤、膀胱腫瘤、腎上腺腫瘤、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結石等疾病的微創手術具有豐富經驗,參與多項國自然基金項目,省級課題2項,發表SCI論文多篇。其學術兼職包括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微創學組委員等。
被前述《腫瘤的基因治療》期刊撤稿說明提及,但尚未撤回的論文“3”的署名通訊作者是“蘭州大學第一醫院普外科”、“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周文策。
公開資料顯示,周文策現任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副書記、院長,兼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大數據協作組委員等職,任《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of 》、《癌癥雜志》、《腫瘤防治研究雜志》、《臨床肝膽病雜志》、《肝膽胰外科雜志》等期刊編委或審稿人。
該圖片的鋼尺被質疑也出現在另外3篇不同的論文中。
涉事論文的標題是《M2巨噬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分泌的miR-365通過BTG2/FAK/AKT軸促進胰腺導管腺癌進展》(miR-365 from M2 - the BTG2/FAK/AKT axis),于2021年4月3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與分子醫學雜志》( Of And )上。相關可疑鋼尺的圖片出現在該論文的圖6B中。
附涉事論文的鏈接或相關撤稿說明的鏈接:
吉林大學涉事論文的鏈接:
撤稿說明的鏈接:
論文“1”的鏈接:
論文“1”撤稿說明的鏈接:
論文“2”的鏈接:
論文“2”撤稿說明的鏈接:
論文“3”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