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篇一
電影《蘇菲的世界》,又一次向我敞開哲學的窗口,和枯燥灌輸用的唯物主義哲學不同,蘇菲,和蘇菲的世界,用另一種方式展現了哲學奧秘。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濾掉他人的解釋和見解,跳過劇本和電影的改編,當我找來這本書去翻開來,僅僅幾頁,蘇菲就帶著這簡單又復雜的疑問引導我走象更遠處,慢慢的看清本不清晰的世界。
世界從何而來?從大爆炸到宇宙形成再到太陽再到地球最后到人類形成,又有誰看見這世界如何出現形成?在你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們的腦子又如何確保不是被放在玻璃容器里接上電極來虛擬一個從3分鐘前才啟動,根本不存在的世界呢?也許我們的記憶只不過是設定詳細的資料,你看見聽見感覺的全是電極直接刺激腦神經產生的真實幻覺而已,3分鐘前這一切還不存在。好吧……我承認,也有可能是5分鐘前。
翻過原著,再審視電影發現巨大的差異,然而,一個共同的特征始終那樣明顯“這是一本關于哲學史的書”,原著的副標題,就如這個副標題一樣,《蘇菲的世界》并不是灌輸給你什么是哲學什么是唯物主義的東西,切實的提出哲學的起源,哲學的用途,和發展。哲學是人類用于認知這個世界和認知這個世界得到的總結,蘇菲帶著我們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一直走到今天,似乎匆忙,走過了哲學的一個個進步,一個個節點。
哲學——哲學就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就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的問題。 某書上如是說,當然也可以很實用的`證明你把名字寫在地上地球也不是你的,一種探究世界,人,真實的東西。
所以,蘇菲和她的世界展現現給我們一個最貼近生活最貼近現實的起點———蘇菲。
雖然在書中未著很重的筆墨,在電影中,導演用蘇菲的朋友很鮮明的對比出蘇菲,一個十分平凡的15歲女孩,平凡到沒有什么特征的女學生。然而,即使這樣的平凡女孩,哲學依然這樣的貼近于她,哲學,無處不在。
蘇菲并未執著于空想和猜測當中,這應該歸功于那位善于引導的哲學家吧……當然這位狡猾的哲學家只不過是利用了許多先哲的想法和思路,也就是踏著先行者的足跡前進……很多先哲因為堅持自己的理念或者真理而獻出了生命,也許,我們踩著的不只是腳印那么簡單。
在書中冗長的神話與故事,沒與在電影中著重體現,但是正是這些從北歐的雷神拖爾曙光和春之女神芙蕾雅一直到希臘的大力神赫拉克里斯和司掌智慧,戰爭的女神雅典娜,再到看起來很耀眼的耶穌,不斷的體現著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和無知,以及理性的發展與探索。
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得……等等哲學史上的閃耀點,一一如走馬燈般出現在蘇菲面前時,一個14歲的少女,并不顯得那樣迷茫和無助,顯然人類自從出生就在求知,只不過有太多人,對既定的事實無條件的接受了,再無深究的想法,從一個14歲少女身上體現的并不僅僅是智慧的閃光,更多的是求知的毅力和未固化死板的思路。
小說中的蘇菲,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思考著,讀著冗長的哲學故事,想著那如捉迷藏的哲學家提出的古怪又切實的問題。電影中蘇菲和世界的互動明顯得到生動的強化,蘇菲有她的朋友,最開始的信封甚至以為是男同學的惡作劇,在面對一個又一個問題時,蘇菲在學習成長,問自己的媽媽“你是誰,或者說我是誰?”顯然這里電影的處理要比小說顯得生動許多。通過學習成長的蘇菲在與老師朋友的對話中表現出來的智慧和氣質顯然要比小說有力的證明了蘇菲的成長。
在不斷接觸和在神秘的哲學家的引導下,蘇菲先得知了他的名字,慢慢的學習中,與這位哲學家的接觸,越發的象是沿著鐵軌前進的高速列車 ,不斷的加速,卻始終沿著已經預定好的方向發展,就當一切都不可思議的發展時,一個個暗示接二連三的展現的蘇菲的面前,蘇菲的世界,這世界本身就是個故事,對,就如字面的意思那樣,蘇菲,發現了一個看起來象玩笑的情況,自己,哲學家,都是小說中的內容,作者描繪了一個神化了一樣的作者!這并不是我的語言上的錯誤,上校就是那個創造主一樣的作者。
雖然這個創造主狡猾的創造了蘇菲和她的世界,但是也正是這個愚蠢的作者教會蘇菲以一個哲學的角度來審視一切,上校不是神!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篇二
《蘇菲的世界》的作者為挪威的喬斯坦。賈德,寫于1991年,被譽為世界級經典之作,世紀百部經典作品之一。翻譯者蕭寶森文筆也很好,總之,文筆流暢,一路下來,在歡暢的語言中被作者引導著,像那個小姑娘蘇菲一樣,逐漸地迷戀于哲學的殿堂中。
《蘇菲的世界》是作為哲學書被推薦的。確實,它很別致,用小說的形式,為我們娓娓道來西方的哲學史,思路清晰,對每位哲學家的觀點表述明確,理解到位,是學習哲學很好的引導性的書籍。
如果有時間,我們可以去捧讀哲學大家們的著作,但由此書做引導,相信少走不少的彎路。
現代社會的節奏,使我們很少有時間去靜下心來閱讀文化著作。況且,浮躁的社會中,好的著作越來越少。網絡上涌現出來一批批的是寫手,不是作家。官方的所謂的作家更是無能無恥。
所以最經濟的,最有效的是讀點哲學書。我從來認為,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一類人是思想家、哲學家,他們對人類的貢獻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關于這本書的內容,相信很多讀過的人都會像蘇菲一樣,讀后對世界、對人又有了新的思考和好奇。哲學本來就是方法之方法,科學之科學,基于這一點,相信對其他方面也同樣大有裨益。
雖然還沒有讀完,還是極力推薦這本書,應該好好讀讀,而且這本書一點也不傷腦筋。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篇三
前段時間,不知為什么,我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而最近,我讀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里面的主人翁和我的處境是一樣的。雖然最后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看完,但我了解過它的大致內容。
而我也在思考著…
我是誰?是有思想的人?還是四肢直立行走無毛的高級動物?這完全取決于我自己。生活中,我可以做到精神抖擻得過每一天,臉上永遠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我也可以萎靡不振,白天的時候眼睛都睜不開,永遠都是那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表情。這也取決于我。當然我也知道,自己也不想太累,簡簡單單就好。
那我為什么要活著呢?這個,也許我也沒有辦法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復。是爸爸媽媽給予了我生命,首先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就沒有資格自己結束我的生命。也是爸爸媽媽帶我來認識這個充滿了善良、愛心、美好事物,同時也有邪惡、丑陋、憎恨、謊言的世界。所以,我遇到什么都會和他們講,因為我相信他們有足夠的經驗告訴我,我應該怎么做。
我時常想不出很多問題的答案,只能對自己說:做好現在應該做的`事吧,想想以后的生活,也許就會輕松些。人是為了什么而活?最簡單的答案:為了父母。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天底下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能過開開心心得過每一天,永遠沒有煩惱,憂愁,不再走自己走過的路:都希望自己為兒女打出一片天,兒女們就不用再操勞,只有享受。可只有當兒女們也為人父母時,才能真正體會到當年父親母親的那片苦心啊…每次一想到這些,我就不禁落淚。所有的人要都是這么單純該多好?沒有邪念,公平公正。大家合作,奮進。也只是為了父母——自己最愛的人而活。
但是,現在的我慢慢懂得,不管爸爸媽媽幫我把路鋪的有多么好,最后還是要我自己走。他們只是為我準備好了船,而我現在要做的是,揚帆起航!航海的途中,肯定會遇到風浪,但我希望都能自己頂過去。記得,是微笑著解決困難的。當然,如果有一天,我累了,至少我還可以去一個地方,家——一個最溫暖的港灣。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篇四
《蘇菲的世界》不論就內容,或就其受歡迎程度來看,都是極吸引人的一本書。這本書的成功,顯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指標,就是社會大眾渴望知識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說里,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并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秘里。現在,我們有機會一一來巡視,到底這些飽學之士,教了我們些什么。
這本書的流行有其重要性,我們可以從好幾方面來看。全書雖非學術性著作,但它是一本捍衛哲學的書,正因為其大眾化,它也就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這本書不是在探討哲學上的某一特別思潮或歷史,而是嘗試對每一派別做概論式的介紹,并說明它在今日的地位??梢哉f是一本集"學術界一般看法的摘要錄"。因此,這本書表達了當今知識分子的立場。
假如《蘇菲的世界》代表著主流知識分子的哲學觀點,它所表達的也極引人注目。這本書對真實的哲學給予極崇高的評價: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評論;去除偏見、迷信和慣例;不做倉促和輕率的判斷,一意追求真理、知識、美善和道德。
在這本書里,其實賈德真正感興趣的哲學,不在邏輯學、數學或語言學,當故事重心轉移到馬克思、弗洛伊德、達爾文和宇宙論時,摩爾、羅素等人,根本連提都不提。有些話題,即使和哲學沒什么關系,卻一再出現,很明顯,這是一本在政治立場上十分討好的書。一切當代時髦詞匯全部被囊括:生態學、女性主義、寬容、東方宗教、比較宗教、聯合國和新世界秩序等。這樣的寫法,或許是為了使哲學議題不和時代脫節,或許是為了涵蓋更廣大的讀者群,不過,留給讀者的印象是這些議題似乎才是作者真正關心的。
因此,這不是"一本關于哲學史的小說",而是一個當代擁護自然的人文主義者對哲學根源所做的選擇性的探討。在小說結尾,科學被認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義雖然教義不明確,卻絕對是人類的最佳選擇。
坦白說,這正是世間為何要有哲學家的原因。我們需要哲學家,不是因為他們可以為我們選拔選美皇后或告訴我們今天番茄的最低價。哲學家們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恒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努力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真"、永遠"美"、永遠"善"的事物上。
這本書引導讀者獲至這樣的結論,但事實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給予讀者的印象只是這是歷代智慧累積的結果;當然,不同的歷史將會導致不同的結局。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篇五
看似一個無聊的問題,你一定會想:我就是我,你管我是誰,反正我又不是你,我又怎么可能是你?的確,你我屬于不同的個體。我們不一樣。但換個角度想想:你怎么就知道你不是我?這有概率分布的可能。也許你是假的,你只是我創造出來的,是我思想的投射罷了。
此時此刻,你是我,我不是你。這看似荒謬無厘頭的自言自語讓人一頭霧水,但理解了就可以知道它是《蘇菲的世界》的寫作角度,讓人極為震撼又沉醉其中,書中書像畫中畫一樣引人入勝。正如第一章伊甸園的開頭早已下了定論:
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
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蘇菲的世界為你打開大門
你只是我創造出來的,
是我思想的投射。
此時此刻,你是我,
而我不是你。
這是個虛假的平行世界。
蘇菲在艾伯特的提示下發現自己是假的。她只是書里的一個人物,只是席德爸爸送給女兒席德的一本書上的人物,僅僅為了講清楚從古到今的哲學故事而創造出來的虛構人物。
多重視角下,席德收到爸爸寄來的書并開始看《蘇菲的世界》,而我在現實世界看著席德品讀蘇菲的故事,宛如上帝般存在,這是一件極其恐怖的事情。
這真是一個令人頭皮發麻的設想,只能借用《紅樓夢》里太虛幻境的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也無”以釋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滄海一聲笑,無謂我思故我在,或我在故我思,唯有靜心思索,無畏前進.....
pascal說過:“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焙棋浅较聹婧IL铮巳鐪婧R凰诎阄⒉蛔愕?,恐怕是竭力一生也無法逃過死亡的歸宿。思想卻能形成人的偉大,給予人尊嚴。即人的偉大來源自他有思想。
思想來自哪里?借用《蘇菲的世界》的比喻:“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并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他們喊:“各位先生女士們,我們正飄浮在太空中呢!”但下面的人可不管這些哲學家們在嚷些什么。
這些人只會說:“哇!哲學家真是一群搗蛋鬼!”然后又繼續他們原先的談話:請你把奶油遞過來好嗎?我們今天的股價漲了多少?番茄現在是什么價錢?你有沒有聽說黛安娜王妃又懷孕了?”
所以,要學會思考,首先要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一個睜著眼睛的盲人無法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但他會通過聽覺、觸覺和心里感受去構建一個屬于他的世界。孩子亦如此,他們總是有很多問題,很多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對于孩子而言,一旦面臨新奇、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務就會產生三種形式的探究行為:感官探究、動作探究、言語探究。正是通過這些探究性,孩子有選擇性地了解事務,并積累大量的生活經驗。
只可惜,很多時候,在成長過程中,孩子也慢慢習慣了這個世界。當他們會對身邊的事情都習以為常時,他們就會陷入瑣碎無味的生活而渾然不知,即使有新的火花出現,他們也早已習慣熟視無睹,生活也就固化了。
他們就變成了我們。
而我們的名字叫做成年人。
成年人
人的內心里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但如果不向這種需求提供養料,即不積極接觸事務和現象,缺乏認知的樂趣,這種需求就會逐漸消失,求知興趣也與之一道熄滅。
——蘇霍姆林斯基
好奇心作為人的天性,無論在孩子還是老師之間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老師要用好奇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去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繼而發掘其潛在的天賦,去思考和探索更好的師生交流模式,在教學管理中最大程度的保證孩子的好奇心。或許我們會遇到好奇心比大象還要大的孩子,或許這些孩子天馬行空,令人不知所云,就像法國電影《蝴蝶》里的麗莎一樣腦里裝著十萬個為什么,老師們總是回答不出她提出來問題,可回答不出又如何?答案已經不重要,好奇心已像一把鑰匙,為對世界充滿熱情的孩子打開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在摘星的路途,孩子們成為了我們的老師,因為他們總能告訴我們不一樣的世界。
老師和孩子都成為好奇心的守護人。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篇六
蘇格拉底是戲劇性的,也是震撼的,他的生命證明了他對哲學的定義:愛智慧!我喜歡那些堅持一些純粹的東西的人們,那些太專注于世界上有意義的事情而不在意其他事情的人們,那些樂于向肉體無法超越的雨宇宙中發起挑戰,提出問題的人,那些能夠真正快樂的人。
蘇菲跟著哲學老師游覽了雅典的山城,甚至還有過去的雅典。柏拉圖問了她幾個問題,馬是一個模子里印出來的嗎?某種程度上是的啊,他們有相似的基因,盡管他們不知道什么叫遺傳學,孟德爾還未曾和這群人交流過,他們的提問,也已經觸摸到了真相的邊緣。
那么是否可以推論,其他的一些猜測,如同其實摸到了當年不知道的遺傳學的邊緣一樣,我們也摸到了宇宙的真相的邊緣?人類的靈魂真相的邊緣?這樣想想,盡管仍然不自知答案是什么,但有生之年能知道,有一定的幾率是對的,接近對的,該有多么快樂。
起碼我現在就很快樂,一方面因為共鳴,一方面因為閱讀這件事本身。
我喜歡閱讀,只因為它讓我快樂,和成功學,或者乃至于積累知識這種訴求沒什么關系。我既不寄希望于閱讀讓我走向成功,也不等待閱讀增加我可以炫耀或者運用的知識量。
我只是單純的享受閱讀,可能我讀的方式并不如何好,也沒有記住一長串的希臘人名地名,但閱讀的過程中我確實獲得了精神的愉悅。這種開始前的期待,期待進入書的世界,和進入后的快樂,在書的世界里好像靈魂暫時探出了現實的一方天地,來到了別的世界經歷奇妙的旅程,這種體驗感才是我所享受的,也可以說是我閱讀的目的。
那么說,喜歡閱讀的人和不喜歡閱讀的人有什么區別嗎,我覺得只是愛好不同,無高下之分。不喜歡閱讀的人不是不會去讀書的人,他們也會讀書,只是讀書并不作為愛好,并不通過對其的喜愛獲得快樂。
喜歡閱讀的人大多和喜歡閱讀的人才能交流閱讀,因為這是雙方所感興趣的。那喜歡閱讀的人和不喜歡閱讀的人交流,就是他們之間其他的共同愛好,比如舞蹈,繪畫,音樂等等。這樣想想,閱讀之于我就像音樂之于我,以獲取快樂為最大目標,不過不同人追求愛好的方式不同,也可能其他人的閱讀不是這樣。
總之,我很享受。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篇七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它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
我讀完全書后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我覺得自己開始試著動腦子想想生活上的問題,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和前輩的思想。雖然只是一些淺薄之見,但是這個思考之旅的開始卻讓我感到無比神奇。例如:有些弱小群體很可憐,但卻也惹不起多少憐憫。喬布斯死,一萬人哭;非洲一萬人死,無一人哭。回顧歷史,黑人的血淚史,又有多少白人為之內疚?一個弱小者是沒有力量的。國家如此,人亦如此。又例如:有人說很多高等教育從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變成機器,使想象力受到理性思維的扼殺。比爾蓋茨,喬布斯均沒有從大學畢業,我們議論紛紛。我想知識可以提高我們的素質和能力,不要讓它成為我們發展的阻礙。成功之人必然要讀書,不過他們讀書取書中之精髓,從書本當中得到知識,得到啟示,得到智慧,然后進行想象和創造。這諾貝爾獎不是教出來的,iphone4s也不是教出來的。我們大學生應該不要再埋怨在大學學不到什么,其實學習的過程是一個老師引導,自己體會,自己摸索,自己創造的過程。
看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文明的精華??催^之后,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哲學的.只是,更多的是心靈上的震撼和啟發思考?!拔宜脊饰以??!蔽掖嬖趩?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那人生又有什么意義?要解決這種恐懼當中的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
我想人生并沒有固有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是我們自己去創造的。我們必須自己決定該怎么活。我們必須在一生當中不斷地做出選擇,并對自己做的事情負全責。盡管人是唯一意識到自己存在的生物,唯一會思考自己存在的神奇生物。但是,我們只是一個星球上各種元素所組成的有機體,我們是星塵,人生如星塵。我想我們能做的就是創造自己人生的意義,不要讓詛喪、寂寞、無聊來吞噬我們,做自己真正愛做的事,成為真實的自己。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篇八
終于讀完《蘇菲的世界》這本書。
沒有事先對它了解與認識的情況下開始讀這本書的感覺,就像我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個全新的世界,哲學的世界?!短K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論語》這樣以平時生活的素材來給人哲學領悟的書,而是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就像評論家所說的,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奇書,首先,作者在書中創造了兩對人物:少女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親。然而這兩對人物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你在撲朔迷離中跟著作者一路去思考“我們是誰”、“我們為何在這里”這些問題。你是誰?可愛的小蘇菲第一次看到這個命題時倉皇失措,在鏡子面前反復的追問。我想大多數人開始都會有這種感覺,因為無法給自己一個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區別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維?倘若我換個姓名整下容換種思維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嗎?這是人存在的意義問題,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是我想,作者正是將我們生活的世界當成透明的,并與一些可能存在而我們未發現的“可能性”結合在一起才寫的這本書。
翻開第一章,你會立刻被蘇菲收到的匿名信“你是誰”所吸引,也正是“你是誰”這個問題帶著蘇菲走進一個哲學的世界。接著你又會接觸到例外一些明信片,那是一張張需要蘇菲代轉席德明信片,之后各種怪事在蘇菲身上發生,當然蘇菲的哲學老師也跟著浮出水面。當整本書看到一半時,你會被故事角色的真實性搞得腦袋發脹,到底蘇菲和他的哲學老師是現實的還是席德和她的父親是現實的,這是你就會不知不覺和莊子有同樣的感慨——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我想這也是作者要達到的目的吧。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當你看完全書,一切都會水落石出的。其實僅僅看書的目錄你就會覺得很有意思,如“伊甸園……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少校的小木屋……鏡中女孩的雙眼眨了一?!?、“中世紀……對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錯……”等,這些小標題有時是為我們說明一些哲學觀點,有時是為了向我們透露蘇菲將要遇到的神秘事件。
另一方面,這也是一本西方哲學的發展史書,看完之后可以感覺到哲學的發展與科學的進步是密不可分的,它與人類文明的足跡點滴相印,因此與其說是在看一篇哲學史,倒不如說是人類文明的通史。在浩瀚的歷史文明的發展史中,每一個我不過是道星光、一點水滴。書中有一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時為單位計算歷史進程的`對白再明白不過,如果把文明是當成是一天,那么各個階段的發展便有了一個更加明晰的概念。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么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著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篇九
在開始接觸這本書以前,覺得哲學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它是一種很飄渺,離我們很遠的一種東西,并覺得哲學很枯躁,很無味。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哲學不是一般人能夠學到的,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以哲學的方式思考。剛開始讀這本書時,很不理解里面的內容。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我想不會有人會思考這兩個問題吧,至少我沒有。但隨即我被里面的哲學理所吸引了??粗粗?,有時甚至會懷疑我是否真的存在,從而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存在,在世界上留下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這本書改變了我對哲學,對世界的看法。哲學本是枯燥的東西,但《蘇菲的世界》卻全然不同,它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用生動的語言和奈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在閱讀的同時產生了一種閱讀懸疑小說的心情。
與其說在看篇哲學史,倒不如說人類文明的通史縱收眼底。柏拉圖以理性主義為特色,沉迷于永恒的形式,亞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親身體驗世界的決心。許多哲學學派始祖蘇格拉底。書中說的人常把不能理解的一些現象歸于神論,等到哲學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們開始相信無神論!接著,哲學繼續發展,宗教出現了分裂,基督教開始深入人心!大部分西方人開始接受基督教的洗禮,可是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戰爭避免不了!紅十字軍為了耶路撒冷那稱為基督教發源地的地方,組織了教徒開始征戰,開始他們也許為了教義,可后面他們虐寺路過所有的城市!所以我覺得沒有什么宗教是可以洗滌人類的心靈,只有人的自我覺悟才能改變一切,因為只要人愿意,本原本是博愛的教義會被人曲解!我想哲學是可以讓人們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讓人頓悟的學問。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地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么東西都有它的根源,都有它的道理,我們要抱著好奇心去探索,去發掘。
蘇菲的世界讀書筆記篇十
蘇菲和大多數臨近十五歲的姑娘一樣,有著自己的煩惱與秘密小天地。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些喜歡她并且她也喜歡的小動物,生活平靜,平靜得不起絲毫波瀾。
直到有一天放學回家,她在信箱里找到了一封特別的信——沒有署名,沒有地址,上面寫道:“你是誰?”從此,蘇菲開始了她神奇的哲學之旅,了解了許多哲學家。最后她與她的哲學導師艾伯特逃出書本,開始新的生活。
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在讀《蘇菲的世界》之前,認為哲學極其晦澀難懂,神秘莫測,而學了又沒什么用。但在讀完這本書后,我才明自:哲學真是一門神奇而又好玩的學問。
在這本書中,作者詳細地講述了德謨克里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笛卡爾等人的哲學主張以及哲學的意義與發展。全書語言淺近,比喻新奇。其中有一個我很喜歡的比喻:世界就像是從魔術師禮帽里拉出來的兔子,普通人安居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而哲學家則在兔子的毛尖上眺望與探索。也正是這樣,普通人對于自己所看到一切深信不疑,或是對書本上的深信不疑。但哲學家則不同,他們面對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永懷好奇與探索精神,試圖明白為什么會是這樣。換句話說,哲學家們想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術師的面貌,他們的思想,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遠遠在普通人之上。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哲學家。要永遠保持好奇心——對周遭一切事物的好奇心,無論是你接觸過的還是你沒有接觸過的,誰又知道你接觸的是不是真的呢?要試圖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去探索,不可照搬書本,畢竟那不是你思考的產物。
哲學就是一門神奇的學問,它引導人們對事物進行探索,以大智慧為人們指點迷津。它像一位長者,為渴求知識的人們提供最好的機會與幫助。
我愿像蘇菲一樣,在哲學的道路上永懷好奇,永遠前進,站在兔子的毛尖眺望、思考,看清兔子的全貌甚至是魔術師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