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數學全冊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級歷史全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數學全冊教案人教版篇一
一、原始人類和文化遺址
1、a:北京人(距今約70萬到20萬年前)和山頂洞人(距今約18000年前); b:半坡遺址;c:河姆渡遺址;d: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前)
2、特點:范圍廣,數量多。大多集中在長江黃河流域(大江大河流域)
三、“神州軒轅自古傳”
1、黃帝;炎黃聯盟;華夏族 2.炎黃聯盟打敗東方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戰。
3.神話雖然是對歷史事實的加工和想象,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遠古社會的情況,保留了一些歷史事實,所以神話是我們了解歷史事實的寶貴材料。
第2課
二、先民的居所
1.干欄式;長江;半地穴式;黃河
2.(1)這兩種房屋中干欄式建在地面之上,而半地穴式房屋建在地面之下。
(2)因為當地的自然環境不同。南方濕潤多雨,土壤潮濕,適合建造干欄式房屋,而北方地區土質疏松,氣候干旱,適合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三、治水英雄
1.開挖溝渠、疏通河道,使洪水沿著溝渠河道順暢地流入大海。
2.大禹治水成功后,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有利于農業的發展。
第3課
一、牧野戰歌
1.夏——啟;商——湯;周——姬發/周武王 2.盤庚遷殷
3.公元前1064年;是商周兩個朝代更替的決定性戰役
三、繁復的宗法關系網
1.因為乙不是嫡長子,有違宗法制 2.丙 3.丁為大宗;戊為小宗
第4課
一、“今天有雨嗎?”
1.商代;甲骨文 2.占卜;卜辭 3.占卜之風;
二、鑄鼎祭母
1.b e a d c 2.司母戊方鼎 3.尊、編鐘、盤等
第6課
三、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1.秦國;李冰父子;都江堰
2.四川成都平原;都江堰不僅有效控制了水患,還灌溉農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第7課
一、孔子講學圖
1.打破陳規,開辦私人教育 2.儒家學說;《論語》
二、圣賢各抒己見
1、孔子;老子;道家;道德經
2、老子會說:道法自然、自然無為、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等老子主張觀點
三、亞圣的激烈言論
1.戰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b
3.孟子把孔子“仁”的理論發展成為仁政的思想
第8課
一、千古一帝
政治:建立中央集權制度、創立從中央到地方一整套官僚機構
經濟:統一度量衡、貨幣,以圓形方孔錢為標準樣式
文字:統一文字,以小篆為標準文字
交通:修筑以馳道、直道為主干道的交通網絡;統一車軌
防御匈奴:修筑萬里長城
三、群雄滅強秦
1、陳勝;項羽;劉邦 2、甲——c;乙——a;丙——b
3、楚漢相爭;(1)注意收攬民心(2)重視人才,知人善用
第9課
二、有為的漢武帝
1、統治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家學說成為歷代王朝統治思想
政治制度:頒布“推恩令”。 影響:基本上解除了諸侯國對中央的威脅
與匈奴的關系:發動三次大規模戰爭。影響:穩固了北方邊疆
第10課
一、奸雄還是能臣
1、b
三、“白鷺官”與他的后人
1、姓氏:改漢姓; 服裝:穿漢服; 俸祿:實行俸祿制度
語言:說漢語; 官名:用漢官名; 婚姻:與漢族通婚
2、北魏孝文帝
3、孝文帝改革加快了鮮卑族學習漢文化、改革落后習俗的步伐,擴大了漢文化的影響,推動了社會進步;同時也把少數民族文化帶入中原,促進民族融合,為國家的重新統一創造條件。
第11課
一、從竹簡到“蔡侯紙”
1、笨重、占地方,攜帶不方便 2、制作粗糙,書寫不易
2、東漢;蔡倫;東晉 4、物美價廉
第12課
一、史家之絕唱
1、《史記》 紀傳體通史 黃帝——西漢武帝 司馬遷 西漢
《漢書》 紀傳體斷代史 西漢 班固 東漢
2、對歷史的真實記錄
第13課
一、“田舍郎”登上“天子堂”
1、隋;進士 2、進士科考取難度,但一旦考中可身居高官
3、科舉制逐漸成為最主要的選官制度
4、(1)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2)給社會各階層入仕的平等機會
(3)有利于擴大范圍選拔人才; (4)積極推動教育文化發展
二、一相分三省
1、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2、禮部;兵部;刑部;吏部;工部;戶部
第14課
二、眾說紛紜大運河
1、隋煬帝/楊廣;
2、他認為大運河的開鑿直接導致隋朝滅亡;因為開鑿大運河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隋煬帝建造豪華龍舟,生活奢侈,造成民無寧日。
3、他認為大運河開鑿的功績可以和大禹治水相提并論,值得肯定。因為大運河開通后,它聯系南北經濟,促進了城鎮繁榮和經濟發展。
第16課
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c 2、浪漫;詩仙 3、與繁華開放的大唐盛世有關/與李白豪放的性格有關
第17課
一、將帥交兵權
1、宋(北宋);趙匡胤 2、杯酒釋兵權
3、防止武將權力過重,加強中央集權,穩固皇位
第18課
一、城下之盟
1、澶淵之盟; 2、第二條和第三條; 3、b
4、有利于宋、遼間的長久和平與穩定,為經濟和文化發展提供基本條件。
第19課
三、貨幣知識我知道
1、c 2、bcd 3、c
第20課
二、“十省分天下之治”
第21課
四、“三大發明”
1、中國人在宋元時期發明的 2、阿拉伯人
第22課
一、柳蘇詞風
1、b 2、婉約派;豪放派
3、婉約派以抒情為主,詞風婉轉柔美;豪放派題材廣泛,詞風奔放蒼勁
第23課
三、“沒有騙我”
1、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
2、加強對官員的控制;加強對百姓的控制 3、偵察、逮捕、審判等
第24課
一、三保太監下西洋
1、b; 2、輸出:絲綢瓷器、鐵器金屬貨幣。輸入:香料珠寶、珍禽異獸
3、促進明朝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推動亞非國家社會經濟發展
第26課
三、邊疆大事記
新疆——漢:張騫通西域;設立西域都護
西藏——唐: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清:確立金瓶掣簽制度
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清康熙統一臺灣,設立臺灣府。
第28課
三、自大與封閉
1、康熙、雍正、乾隆;康乾盛世
2、(1)反映清朝孤陋寡聞,妄自尊大的現象;(2)閉關鎖國政策
(3)限定外國商船只能在廣州一地交易;對中國商人的對外貿易頒布禁令
3、在不知不覺中遠遠落后于世界潮流
練習卷:選擇題答案( 注:18、23不做)
1-5 b c c a d 6-10 b c d a b
九年級數學全冊教案人教版篇二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1)(2)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針對九年級學生的特點及九年級的特殊性現計劃如下:
一、認真鉆研教材,精益求精
九年級上學期是一個特殊的學習階段,為了有充分應戰中考的準備,上學期應基本結束全年的課程、面對這種特殊情況,作為教師,首先應在教學進度上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就是熟悉全冊教材內容,認真鉆研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一節課既要做到精講精練,又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得到能力的提升。
二、了解學生學情,做到心中有數
上學期期末測試學生數學平均分為70分,成績一般、優秀率在25%左右、全年級滿分人數不少,但20分以下的人數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從總體上看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所以升入九年級后,應更重視尖子生的培養,讓他們吃飽,偏差生適當降低難度,給他們定低目標,以不至于使差生落伍、另外在能力的訓練方面,學生的推理訓練和計算能力需進一步提高,做到速度快、正確率高、推理嚴密。
三、抓住機會,幫學生樹立信心
本學期教材第一章為“二次根式”學生在七年級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可以抓住這個機會舉行小型測驗,給學生信心、并且在計算方面使其養成細心、認真的習慣、另外在有難度的章節中可通過競賽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達到方法互補。
四、有選擇的拓寬知識面
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購買與版本相符的資料、如《少年智力開發報》《點撥》《典中點》等、教師對學生手里有什么樣的資料,資料中題什么該做,什么該刪,應該了如指掌,有準備的應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問題,不讓學生繞遠兒。
九年級數學全冊教案人教版篇三
各位老師,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22.3 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第二課時,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的分析、教法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流程等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簡要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應用一元一次方程與二元一次方程組來解決實際問題。本節仍是進一步討論如何建立和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只是在問題中數量關系的復雜程度上又有了新的發展。
2、教學目標要求:
(2)能根據具體問題的實際意義,檢驗結果是否合理;
(4)通過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身邊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應用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了解數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人類理性精神的作用。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列一元二次方程解與面積有關問題的應用題。
難點:發現問題中的等量關系。
二.教法、學法分析:
1、本節課的設計中除了探究3教師參與多一些外,其余時間都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點、引、激、評,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還課堂給學生,讓學生去親身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注意加強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鼓勵培養學生們大膽猜想,小心求證的科學研究的思想。
2、本節內容學習的關鍵所在,是如何尋求、抓準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準確列出方程來解答。因此課堂上從審題,找到等量關系,列方程等一系列活動都由生生交流,兵教兵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目的,發掘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教學流程分析:
本節課是新授課,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整個課堂教學流程大致可分為:
活動1 復習回顧解決課前參與
活動2 封面設計問題的探究
活動3 草坪規劃問題的延伸
活動4 課堂回眸
這一流程體現了知識發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體會到觀察、猜想、歸納、驗證的思想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活動1 復習回顧解決課前參與
由學生展示課前參與題目,集體訂正。目的在于回顧常用幾何圖形的面積公式,并且引出本節學習內容—— 面積問題。
活動2 封面設計問題的探究
通過學生自己獨立審題,找尋等量關系,教師引導學生對“正中央矩形與封面長寬比例相同”題意的理解,使學生明白中央矩形長寬比為9:7,從而進一步突破難點:上下邊襯與左右邊襯比也為9:7,為學生設未知數提供幫助。之后由學生分組完成方程的列法,以及取法。講解中注重簡便設法及解法的指導與評價。
活動3 草坪規劃問題的延伸
放手給學生處理,以學生合作完成為主。突出利用平移變換為主的解決方式。多由學生分析不同的處理方法。
活動4 課堂回眸
本課小結從內容、應用、數學思想方法,獲取知識的途徑等幾個方面展開,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方法的提煉,這樣對于學生學知識,用知識是有很大的促進的。方法以學生暢談收獲為主。
作業布置
共3個題目,前兩個為必做題,全員均作;最后一個選作題,可供學有余力學生能力提升用。
九年級數學全冊教案人教版篇四
1.使學生學會圓環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形與矩形混合圖形的相關計算方法。
2.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推導出圓環面積計算公式,有關于圓形與正方形應用的解答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會利用圓和其他已學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 教學難點
圓與其他圖形計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學工具
ppt 卡片
教學過程
1 復習鞏固上節知識,導入新課
2 新知探究
2.1 圓環面積
一、問題引入
同學們知道光盤可以用來做什么嗎?誰能來描述一下光盤的外觀。
回答(略)。
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做與光盤相關的數學問題。
二、圓環面積求解
步驟:
師:求圓環面積需要先求什么?
生:內圓和外圓的面積
師:同學們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師:給出計算過程與結果:
三、知識應用
做一做第2題:
師:這是一道典型的圓環面積應用題。通過直徑得到半徑,代入圓環面積公式,很簡單。
2.2 圓與正方形
一、問題引入
師:同學們知道蘇州的園林吧。大家有沒有觀察過園林建筑的窗戶?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設計,也有很多很常見的圖形,比如五邊形、六邊形、八邊形等等。其中外圓內方或者外方內圓是一種很常見的設計。
師:不僅是在園林中,事實上在中國的建筑和其他的設計中都經常能見到“外圓內方”和“外方內圓”,比如這座沈陽的方圓大廈、商標等等。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這種圓形與正方形結合起來構成的圖形。
二、知識點
例3:圖中的兩個圓半徑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嗎?
步驟:
師:題目中都告訴了我們什么?
師:分別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個求正方形比圓多的面積,一個求圓比正方形多的面積。
師:應該怎么計算呢?
歸納總結
如果兩個圓的半徑都是r,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當r=1時,與前面的結果完全一致。
四、知識應用
70頁做一做:
師:同學們用我們剛剛學過的知識來解答一下這道題目吧。
解:銅鏡的半徑是300px
5.3 隨堂練習
若還有足夠時間,課堂練習練習十五第5/6/7題。
(可以邀請同學板書解題過程)
6 小結
1. 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們在已知圓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圓環和“外圓內方”“外方內圓”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不是要求同學們記住這些推導出來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學們能過明白推導的方法,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自己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2.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去求圓的面積,譬如說:蒙古包做成圓形的是因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積,植物根莖的橫截面是圓形的,也是因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們還可以再舉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裝菜的盤子、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 板書
九年級數學全冊教案人教版篇五
一、教學思想:
教育學生掌握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的推理。使學生懂得數學來源與實踐又反過來作用于實踐。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抓常規課堂管理入手,嚴格規范課前準備,立足提高課堂效率,重視課后反思,定位規律探究。做到:
1、備好課:爭取每節課前,與同組同仁們討論、研究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目標、教法、學法,甚至例題的選用,作業的布置等等,做到五備,讓每一節課上出實效,讓每位學生愉悅的獲得新知。認真研究教材及考綱,明確教學目標,抓住重點、難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重視每一章節內容與前后知識的聯系及其地位,重視課后反思,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師生互動的細節。
2、上好課:在備好課的基礎上,上好每一個45分鐘,提高45分鐘的效率,讓每一位同學都聽的懂,對部分基礎較差者要循序漸進,以選用的例題的難易程度不同,使每個學生能“吃”飽、“吃”好。抓住課堂45分鐘,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備課組統一進度,統一練習,進行教學,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爭取每節課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增大課堂容量組織學生人人參與課堂活動,使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使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及時反饋信息提高課堂效益。
3、注重課后反思,及時的將一節課的得失記錄下來,不斷積累教學經驗。精選適當的練習題、測試卷,及時批改作業,發現問題及時給學生面對面的指出并指導學生搞懂弄通,不留一個疑難點,讓學生學有所獲。
4、批好每一次作業:作業反映了一節課的效果如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何,認真批改作業,使教師能迅速掌握情況,對癥下藥。
5、按時檢驗學習成果,做到單元測驗的有效、及時,測驗卷子的批改不過夜。考后對典型錯誤利用學生想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點評。
6、及時指導、糾錯:爭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務不推托到明日,爭取一切時間,緊緊抓住初三階段的每分每秒。
三、基本功,提高自身“內力”
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活動。每周至少做一套初三綜合試卷。看一篇專業文章,多聽課,博采眾長,不斷提高自身“內力”。積極參加業務學習,看書、看報,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使之更好的為基礎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斷努力,取長補短,揚長避短,努力使教學更開拓,方法更靈活,手段更先進。
四、分層輔導,因材施教
對本班級的學生實施分層輔導,利用優勝劣汰的方法,激勵學生的學習激情,保證升學率及優良率,提高及格率。對部分學困生實行課后輔導,以提高成績。
五。嚴格按照教學進度,有序的進行教學工作。
用心去做,從細節去做,盡自己追大的努力,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畢業班的教學工作。
九年級數學全冊教案人教版篇六
1、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聯系百分數的意義,對扇形統計圖提供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劃線和?標記出來。便于交流時提出。
4、自己的建議、體會、方法可以在旁邊作好批注。
教學重難點
1、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2、能聯系百分數的意義,對扇形統計圖提供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快樂自學
你喜歡運動嗎?調查本班同學喜歡的運動項目。根據下面的統計圖:
六(1)班最喜歡的運動項目統計圖
1、說一說:從這幅統計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
2、我知道這是一幅()統計圖,它的特點是()。
3、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是(),它占全班人數的百分比是()。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這樣的信息,我們可以選用()統計圖。
4、一起來認識扇形統計圖吧!自學教材第107頁,注意拿筆勾畫哦!.
(1)計算出各運動項目占全班人數的百分比。
(2)從扇形統計圖中,你又能獲取哪些信息?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二、合作探究。
討論交流:扇形統計圖是怎樣來表示各個數據的?它有什么特點?
1、我發現扇形統計圖中的()代表單位“1”,表示(),各個扇形面積表示(),扇形的大小說明了()。
2、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是()。
3、生活中,你還從()見到過扇形統計圖?
三、學習小結
四、智勇大闖關,我是小擂主
1、第一關:小練兵。
完成練習二十五的第1、2題。
2、第二關
完成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
五、學后反思
1、我的收獲:
2、自我評價:我對我的課堂表現(),因為(
)。
六、作業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練習二十五的第3題
課后習題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練習二十五的第3題。
九年級數學全冊教案人教版篇七
1、金屬+酸=鹽+氫氣置換反應條件:金屬與酸氫以前,常用鹽酸稀硫酸。
例如:鋅加稀硫酸,氫氣往上竄
2、金屬+鹽=新金屬+新鹽置換反應條件:金屬與鹽鹽可溶,一定范圍前換后。
例如:鐵語硫酸銅溶液的置換反應。
3、酸+金屬氧化物=鹽+水復分解反應條件:金屬與酸氫以前,常用鹽酸稀硫酸。
例如:鹽酸除鐵銹4酸+堿=鹽+水復分解反應條件:酸堿反應必中和,成鹽生水反應先。
例如:硝 酸和氫氧化銅5酸+鹽=新酸+新鹽復分解反應條件:酸鹽反應先看鹽。碳酸鹽遇酸就出氣,否則鹽溶生沉淀。
例如:硝 酸和碳酸銀6堿+非金屬氧化物=鹽+水復分解反應條件:金氧與堿遇到酸,成鹽生水無條件。
例如:二氧化硫和硝 酸鋇7堿+鹽=新堿+新鹽復分解反應條件:堿鹽反應鹽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九年級數學全冊教案人教版篇八
本章是在小學了解了隨機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事件的概率。生活中概率大量存在,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本節主要是了解隨機事件和有關概念,教科書中設置了三個問題,通過問題1抽簽試驗和問題2擲骰子試驗,主要讓學生感受到,在一定條件下重復進行試驗時,有些事件是必然發生,有些事件是不可能發生的,有些事件是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的,在這兩個具體問題探討的基礎上,提出隨機事件等有關概念,要求學生能夠在具體的情境中判斷一個事情是隨機事件還是確定性事件。問題3是一個摸球試驗,主要探討隨機試驗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相對大小的定性描述,并要求通過試驗驗證判斷。通過問題3,讓學生了解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很可能不同,并能夠判斷幾個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相對大小。通過這三個問題,為下一節概率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教學目標
1、理解必然發生的事件、不可能發生的事件、隨機事件的概念。
2、了解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同的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同。
3、學生經歷體驗、操作、觀察、歸納、總結的過程,發展學生從紛繁復雜的表象中,提煉出本質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4、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探討,認識動手操作試驗是驗證得出結論的好方法。
5、能根據隨機事件的特點,辨別哪些事件是隨機事件.引領學生感受隨機事件就在身邊,增強學生珍惜機會,把握機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掌握隨機事件的特點,會判斷現實生活中的隨機事件。
難點:判斷現實生活中哪些事件是隨機事件.
四、教學方法
動手試驗 交流歸納
五、教學媒體工具
多媒體、乒乓球、撲克牌、骰子
六、教學過程
(活動一)情境導入
1、觀看圖片回答問題 (見ppt)
2、摸球游戲:
三個不透明的袋子中分別裝有10個白色的乒乓球、5個白色的乒乓球和5個黃色的乒乓球、10個黃色的乒乓球.(小組內挑選3名同學來參加)。
游戲規則:每人每次從自己選擇的袋子中摸出一球,記錄下顏色,放回.然后攪勻,重復前面的試驗.每人摸球5次.按照摸出黃色球的次數排序.次數最多的為第一名.其次為第二名、第三名.
教師活動:引導試驗
學生活動:積極參與并歸納
設計意圖:學生積極參加游戲,通過操作、觀察、歸納,猜測出在第1個袋子中摸出黃色球是不可能的;在第2個袋子中能否摸出黃色球是不確定的;在第3個袋子中摸出黃色球是必然的。
通過生動、活潑的游戲,自然而然地引出必然發生的事件、隨機事件和不可能發生的事件.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利于學生理解.能夠巧妙地實現從實踐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
(活動二)自主探究(問題1)
問題1五名同學參加演講比賽,以抽簽方式決定每個人的出場順序.為了抽簽,我們準備了五張背面看上去相同的紙牌,上面分別標有出場順序的數字1,2,3, 4, 5.把牌充分洗勻后,小軍先抽,他在看不到紙牌上數字的情況下從中任意(隨機)抽取一張紙牌.請思考以下問題:
(1)抽到的數字有幾種可能的結果?
(2)抽到的數字小于6嗎?
(3)抽到的數字會是0嗎?
(4)抽到的數字會是1嗎?
通過簡單的推理或試驗,可以發現:
(2)抽到的數字一定小于6;
(3)抽到的數字絕對不會是0;
(4)抽到的數字可能是1,也可能不是1 ,事先無法確定.
在一定條件下,有些事件必然會發生.例如,(1)“抽到的數字小于6”,這樣的事件稱為必然事件.
相反地,有些事件必然不會發生.例如,(2)“抽到的數字是0”.這樣的事件稱為不可能事件.
必然事件與不可能事件統稱確定性事件.
在一定條件下,有些事件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事先無法確定.例如,(4)“抽到的數字是1”,這個事件是否發生事先不能確定.在一定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稱為隨機事件.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自我試驗
學生活動:積極操作、試驗、思考、分析,初步感知事件發生的情況類別。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操作、結合實踐經驗,初步感知事件的發生從結果上看有三種情況。
九年級數學全冊教案人教版篇九
1、七年級(上)數學教材是全套教科書的基礎內容,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把握,注意好與小學知識的銜接,初中數學教學計劃。教材雖然淡化了有關概念的教學,但教師要注意分寸的把握,了解教科書的變化及用意。要抓住方程這條主線,帶動有關知識的學習。相關整式知識要根據需要把握。對“圖形認識初步”的教學要求也應突出基礎性,要注意豐富學習資源,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要注意“閱讀與思考”“觀察與猜想”“實驗與探究”“信息技術應用”等內容的利用,適時安排,加深認識,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高運用能力。練習要適當、適度、適時,如有理數的運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列式子表示數量關系,一些基本幾何圖形的表示方法,不同幾何語言的相關轉化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后續學習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注意掌握,打好學生基礎。對課本中練習題,“復習鞏固”“綜合應用”“拓廣探索”要把握練習的時機,對一些情境性強,建立模型要求高的習題,要注意培養興趣,不搞一刀切。計算器運算使用要求學生學會,但不能代替筆算能力。總之,要打好基礎,防止分化,落實目標。
2、八年級(上)人教版教材,要求教師尊重教材的編寫體系,對一些七年級學習過而掌握起來有難度的內容[如不等式(組)的應用問題],在八年級教師要作必要的補充,加強必要的練習,要加強數學與生產實踐的聯系,加強“全等三角形”“軸對稱”等圖形的認識與了解。注意發展統計觀念,培養統計意識。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從身邊的實際問題出發,和學生一起去探索,去發現數學問題。要妥善處理好落實基礎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反對把大部分練習留在課外,加重學生過重學習負擔的做法,對單元練習與檢測,要處理好分散與集中的關系,及時地查漏補缺。教師要研究各種課型的上法,限度地大面積鞏固學生基礎,且使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邁上一個新臺階。
3、九年級(上)數學教學,要努力處理好落實雙基與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關系,處理好學科知識內的邏輯聯系,處理好學科知識與科技、社會生活、學生實際以及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本學期要上完上冊的六章內容,這六章內容要注意基礎性和應用性,在課時安排上充分保證新授課的時間。防止偏、怪、難的重復訓練,部分九(下)內容,如“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系”、“二次函數”部分內容適當提前,讓出時間給下學期的全面復習。要注意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對學有余力的學生,要加強指導,讓其更好的發展。對大面積而言要注意降低起點,加強基礎,加強主干知識的練習與鞏固。
二、教學進度
七年級:期中考試前可授完第二章第三節。一般不落后于第二章第二節(考慮假期),期中考試后授完本冊全部內容。
八年級:期中考試前可授完第十三章第二節或第三節,期中考試后授完本冊全部內容。
九年級:期中考試前根據各校進度授完九(上)三分之二左右內容,期中考試后授至九(下)第二章部分內容(具體以市調考進度為準)。
三、教研專題
1、數學教學目標分解與活動單元的設計與研究。
2、課型研究。
3、教學模式與復習效益研究。
4、中考數學命題研究。
九年級數學全冊教案人教版篇十
本課時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了小數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數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內容的教學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經歷運動會排名次和購買體育用品等簡單的生活實際情況來獲取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1、知識技能目標: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合作交流意識;培養學生有順序地思考、討論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獲取成功的喜悅。
探究并概括小數大小比較的一般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情境教學,在例題的教學中創設符合學生生活情境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當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學生們經通過觀察、比較和交流等學習活動,自主探索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
1.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每年的六一學校都舉行運動會,在運動會中你都參加了哪些體育項目?成績怎樣?(學生說)
2.老師收集了一張上次運動會的跳遠成績記錄單,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表格
姓 名
小 明
小 紅
小 莉
小 軍
成 績
3.05米
2.84米
2.88米
2.93米
師: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結合老師的要求將你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到的方法最多?我們先來看一下要求(出示要求:1.每個人在交流中都要說出自己的想法。2.每組推薦一名代表來匯報小組的想法,如果你認為小組代表說的不完整,本小組或其他小組可以給予補充。)
1.獨立思考。
2.小組內匯報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交流導思
1.學生匯報,反饋后問: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歡哪種方法?(暫不評價)
3.學生匯報并說比較方法。
4.總結。現在同學們能不能根據你的經驗總結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呢?
5.學生匯報后出示課件(比較小數的大小,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的數大,這個數就大;如果整數部分相同,就比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若整數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數都相同,就比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數大,這個數就大;依此類推。)
(四)學以致用
1.按照慣例,運動會結束前學校要公布各班級的總成績,你們想知道各班的成績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
年 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得 分
93.45
92.84
95.84
92.80
97.50
9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