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品三國讀后感100字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品三國讀后感100字篇一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不知道的事,比如說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是“老奸巨猾、大逆不道、謀權(quán)篡位”的曹操。他為什么被人們說成奸臣?難道就因為他說了一句“寧教我負天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難道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這一本書中,給予了我們明確的答復。
先說說他的那句“名言”。雖然世人皆知,但卻不是他說的,而是羅貫中改出來的。曹操原來說的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是針對于他誤殺呂伯奢一家的事而說的,帶有“被逼、無奈”與“歉意”。而“寧教我負天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則是狂妄的,自大而又自私的。所以說,曹操在這點上不算奸險。
在說“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天下大亂,他那么做完全都是出于迫不得已與政治需要。如果這時間,孫權(quán)、劉備稱帝豈不更奸?
諸如此類的事,在這一本書中還有許多,多讀一讀它,在生活中,你會更加機智,識破一些騙術(shù):在學習中,會讓你更加聰穎。總之,它不僅說了三國,評為三國,也講了我們的生活。在增長知識的的同時,也會開闊我們的視野。
品三國讀后感100字篇二
寒假里我讀了易中天先生所著的《品三國》,感想頗多。這本書很吸引人,它的獨到之處是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我很欣賞這本書,它以《三國志》等正史為藍本,而不是完全研究小說《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jié)。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許多三國歷史人物,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如說曹操,他在人們心中是個大奸臣,篡位奪權(quán),可那是他的兒子曹丕干的。曹操屠過城,也用五色棒打死了許多欺負老百姓的權(quán)貴。易中天教師給他的評價是一個奸雄,我覺得易中天教師的評價很客觀。
可易中天教師對諸葛亮的評價我就不完全同意了。易中天教師說他是一位很出色的外交家、政治家和發(fā)明家,并沒有說他是軍事家,我懷疑易中天教師是不是搞錯了。經(jīng)過閱讀《品三國》一書,我才明白原先《三國演義》里的很多故事都不真實,但我也很欽佩羅貫中,能寫出那么好看的篇章。易中天教師說火燒博望坡,空城計都是不真實的,但火燒新野是劉備的杰作。諸葛亮最大的貢獻是說服孫權(quán),聯(lián)吳抗曹。
諸葛亮不僅僅是偉大的政治家,他還是杰出的發(fā)明家。他潛心鉆研,發(fā)明了連發(fā)的弩。可是我最佩服諸葛亮的是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看完這本書后,我更深地了解了這兩位三國歷史人物。此外,我還更深入地了解了另一位很有名的大人物,他就是關(guān)羽。
關(guān)羽是一員虎將,可是他把荊州給丟了。這個原因,經(jīng)過易中天教師的分析,令我大吃一驚。原先關(guān)羽也有缺點。我以前一向認為關(guān)羽是位十全十美的英雄人物。關(guān)羽在孫權(quán)進攻合肥的時候,為了爭得功名,擅自做主,進攻樊城,雖然水淹七軍,可過于輕敵,沒想到,東吳呂蒙白
衣渡江,巧奪荊州。最終,關(guān)羽兵敗麥城,走投無路,關(guān)羽連同他兒子一齊被孫權(quán)所殺。分析關(guān)羽這個杯具人物失敗的原因,易中天教師認為關(guān)羽這個人一是很驕傲,二是對部下太嚴,三是他太輕敵,做事疏忽大意。他在離開荊州攻打樊城之前對自我的一個部下竟然這樣說,看我回來怎樣收拾你!部下噤若寒蟬,敵人一來能不投降嗎關(guān)羽為什么能當荊州守將呢因為整個蜀軍就他一人會訓練水軍,并且他文武雙全,工作本事強,加之劉備過于信任他。
經(jīng)過這三個人物性格的描述以及圍繞這個人的故事,使我明白很多道理。其實,三國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給了我們很多經(jīng)驗教訓。《品三國》里還有許多歷史故事,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面,確實是一本好書。
品三國讀后感100字篇三
最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中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國》,并且我還購買了《品三國。上》這本書。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有很多收獲。
我最喜歡的學科是歷史,特別是中國的古代歷史更是我非常想了解的,我很想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去看看過去五千年里我們的國人所經(jīng)歷過的事,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古代一直是我憧憬的地方。如果有時空之旅,能夠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遙遠的過去,我也想去那充滿神秘色彩、撲朔迷離、英雄輩出的三國游覽一番。想見見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堅忍不拔的劉備,英武瀟灑的周瑜,還有我非常敬重的關(guān)羽,但我最想見的是曹操。
曹操是歷史上有很大爭議的人物,史家們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在中國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中,曹操是一個奸詐的小人,亂臣賊子,心胸狹窄,民間對他的看法亦是如此。在國粹京劇中曹操的臉譜是白臉,代表著奸詐的性格。從小到大我都認為曹操是個大反派,是小人,更是一個大壞蛋,但是看了《品三國》后,我對曹操的印象改變了很多。
首先我不否認他有很大的野心,但從易中天先生對初期曹操的詳細分析中,我看到的是一個正如易教授所說的非常大氣的,甚至是一個可愛的奸雄。從他對生活的隨意態(tài)度,對家人對朋友的重情重義,這與《三國演義》中的形象孑然不同,我對他本來厭惡的感覺多了些欣賞和佩服。
曾經(jīng)學過他的一首《步出夏門行其二》,我在這其中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句中感受到了曹操胸懷大志的豪情壯志。在曹操其他的文學作品中也感受到了他的英雄氣概。還有他對背叛他的人寬容也讓人們看到了他的寬宏大量,宰相肚里能撐船的氣度。
因為《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刻畫使他在民間被人謾罵,但歷史上的曹操卻又是那么的不同尋常,想想自己以前真是錯怪了他,在此我對他表達我深深的歉意。不過不管他究竟如何,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們不能被一些言語而影響到自己對事對人的主觀判斷,否則象對曹操這樣的“誤解”會越來越多。
綜上所述,我們要使自己的頭腦保持冷靜狀態(tài),客觀地看待事物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三國是中國歷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個時期,通過易中天先生的介紹,我們看到了一個較為真實的三國。而《品三國》的熱銷則是一樁辛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重視我國的歷史,正確認識這段歷史。這也是中國文化之一,希望我國的文化能被更多國人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