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滿分作文|河南卷中考作文真題
2018年各地中考作文真題及范文深度解析,由一線名師分析命題規律及趨勢,通過滿分范文真實再現考場作文的評分標準,為2019年中考作文寫作提供有效建議。
『一堂作文課』會持續推送各地2018中考作文真題及范文解析,有需要的小伙伴要持續關注并記得轉發分享哦!
河南卷
中考真題
任選一題作文。(50分)
(1)題目:最懂我的那個人
要求: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2)讀下面兩則材料,然后作文。
①工于論人者,察己常疏。(張栻)釋義:巧于議論別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②君子以細行修身,不以細行取人。(魏源)釋義: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時時嚴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來苛求別人。
讀了上面兩則材料,你有什么聯想或感悟?請任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名師解讀 命題解碼
2018年河南卷依然沿用二選一的命題形式,即從“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的組合中任選其一進行寫作。2018年由前三年的半命題作文再次回歸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變化較大,一改往年富含人生哲理的一段材料,而選擇文言名句及其釋義的組合形式。這種組合形式,既是創新,亦是亮點。
(一)命題作文
“最懂我的那個人”是一篇命題作文。審讀該題目,需要精準把握題目關鍵詞的內涵。“那個人”指的是“最懂我的”那一個,從數量上限定唯一性、排他性。“人”的內涵比較豐富,既可以實指實實在在的人,也可以虛指一草一木、山川風物等能給自己帶來人生啟迪、生命哲思的事物。《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對“懂”的釋義是“明白;理解”。原諒、理解、支持、關懷、批評、指責、心有靈犀、情感共振、心靈共鳴等等都是“懂”。“懂”側重的是精神方面,意在引導考生關注自身的精神生活,書寫個人獨特的情感體驗。一個“懂”字,成為“我”與“那個人”之間的紐帶。“最”字則從程度上強調“懂”,“我”限定了只能采用第一人稱寫作。該題目重在引導考生關注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二)材料作文
仔細閱讀材料,不難發現是對己對人的不同看法的兩則名言警句。張栻的“工于論人者,察己常疏”強調的是要“省察自己”,魏源的“君子以細行修身,不以細行取人”強調的是對自己嚴格要求而不苛求別人。顯然,兩則材料都涉及修身養性。考生既可以選擇一個角度立意,也可以選擇兩個角度,暢談自己的聯想或感悟。如做人要勤于省察自己、嚴格要求自己、要從小事做起、勿以事小而不為、對別人要寬容、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等等,均可作為寫作立意的角度。在準確立意的基礎上,擬寫一個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的題目,必能為作文增色。
名師解讀 審題誤區
1.命題作文“最懂我的那個人”的審題誤區。題目“最懂我的那個人”看似特別簡單,似乎沒有審題難度,其實不然。人人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可是要寫出新意,獲得滿意的高分卻很難。考生如果沒有仔細、深入地審題,想當然地認為這是一道寫人的題目,圍繞“人”選材寫作即可,就會造成審題片面。
忽視程度副詞“最”,沒有聚焦獨特的“那個人”,寫成一些人或一類人。此外,將“懂我”等同于“我懂”,敘述視角切換失誤。
2.材料作文的審題誤區。個別考生因日常寫作中沒有見過這種材料組合形式,一下子發蒙了,不知從哪里下手,更不會讀懂材料。還有考生不能將兩則名言警句融合在一起思考,從中提煉觀點,或生發聯想和感悟。再者,一些考生沒有很好地揣摩釋義的提示作用,而只把精力集中在名言警句本身,造成審題失誤。對該材料作文的審題務必在整體把握材料的基礎上,不放過材料中的每一處細節,抓住關鍵詞深入理解材料內涵,不可一知半解就匆忙下筆。
(命題解讀:李記才)
滿分范文
最懂我的那個人
河南一考生
兜兜轉轉,心心念念。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那人,才是最懂我的那個人。
春四月,風正好。波光瀲滟,鶯歌燕舞,猶有花枝俏。可是,我的心卻正遭受著煎熬,排遣不去,一如“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縱使眼前風景,千般美麗,萬般柔情,卻怎么也不能為我療傷。
周末一回到家,媽媽就向我訴說我家跟叔叔家吵架的事。一邊是叔叔,一邊是自己家,夾在中間,我實在煎熬。要知道我是多么渴望兩家少一些爭執,多一些和睦。尤其現在,臨近中考,我曾衷心祈禱他們和諧共處。可是,現在一切都成了夢幻泡影。
返校后的第二天,我的額頭依然愁云慘淡,難以舒展。
早飯后,一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就聽你對我說:“陪我到校園里的楓林小道溜達一圈,好嗎?”溫柔里帶著一絲不容拒絕的口吻。
“你嚇死寶寶了。”劈頭一句話,我愣了一下。“知道你心情不好,我昨晚一宿都沒有睡好,好擔心你。我能為你做些什么?”你的話如春風般和煦,讓我心頭一暖。“咱們現在沒有時間去憂傷,現在首要大事就是中考沖刺。你現在痛苦的也只是痛苦本身而已,多半是想象的,其實事情本身并沒有那么痛苦。你煎熬成這樣,誰知道呢?”真沒想到一向只喜歡跟我聊幾句學習的你,竟如此懂我的心。“哥,笑一個。我懂你,咱倆都要好好的。”一句話把我逗得嘴角微微一彎。“笑吧,傾不了城也傾不了國。”嘴貧的你一下子把我逗得更樂了。
回教室的路上,霞光正照射在楓樹上,好像鍍上了一層金邊,熠熠閃光,如同一條金光大道。
茫茫人海,你就是最懂我的那個人。一句“懂你”,為我解開心結,綠了芭蕉,醉了流年。
解讀得分點
內容充實,緊緊圍繞“懂”字展開。先寫父母和叔叔不懂“我”,在◎中考沖刺前鬧矛盾,讓“我”備受煎熬。接著重點寫“你”對“我”的安慰,因“懂”而放下情感的包袱,走出煎熬。語言簡潔凝練而富有詩意,如“春四月,風正好。波光瀲滟,鶯歌燕舞,猶有花枝俏。可是,我的心卻正遭受著煎熬,排遣不去,一如‘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
(點評教師:李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