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余華著作活著讀后感500字
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知道讀后感怎么寫才比較好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余華著作活著讀后感500字篇一
在描述苦難時代的背景下,“福貴”老人也經歷了人生所有的痛苦,當他看著一個個親人離自我而去的時候,心底實際是在滴血,是在哭泣,但他仍然挺過來了,依然樂觀、豁達地應對著人生,在年近古稀之時,以一頭耕牛為伴,卻沒有一絲的沮喪。在他的臉上,我們看不到生活有多么的不好,看不到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我們的人生取向。
“福貴”老人其實只是廣大中國農民的一個縮影罷了,在他們身上遺存了太多優良品德,勤勞、善良、任勞任怨、樂觀、堅韌,正是無數像“福貴”這樣的老百姓,我們的國家才能在那無盡的災難中挺過來。
如今,中國的很多農民每年都要為了生計從自我的故土奔向陌生的城市,做著最辛苦的工作,得到的是最低微的收入,他們骨子里的品質讓他們無怨無悔。應對困難他們勇往直前,他們才是真的勇士。因而,《活著》是一面人性的鏡子,它讓我們明白什么樣的品質才是中華民族優良的品質,才是民族期望所在。它帶給我們的還有很多,對于“福貴”這樣的農民來說,土地就是命,就是生命意義所在,那么,對于我們年輕一代來說,生命的意義又是什么呢?
當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它并不像某些人所講的那樣完美,并不像某些歌曲所頌揚的那般幸福,他們所看見的只是他們的歡樂,而廣大農民卻是很艱難的。此刻的“三農”問題并不是那么容易解決。我想,我們僅有從自身做起,不斷提升自我、充實自我,并極富熱情地關注這個社會盡自我所能去幫忙和關心他人,這樣就已經很不錯了。
2003年的sars,2004年的禽流感,2008的冰凍災害,所有的一切讓我感覺到了活著的艱難,我們并不比“福貴”老人幸福多少,所承載的壓力與顧慮是很大的。《活著》當中的余杰、何清漣,是他們讓我們感知社會并不是一片漆黑,而是有一絲光在暗暗地照著。即便生活再困苦,我們還是能夠像“福貴”一樣,很好地活著,人生的艱難才剛剛開始。
《活著》確實被賦予太多的內涵,無疑是一種享受,它讓我能更清晰地了解這個社會,了解人生的意義,也許是終生受益吧。
余華著作活著讀后感500字篇二
《活著》的主人公福貴是地主家出身,年輕時是個浪蕩公子,經常去城里的一家妓院吃喝嫖賭,并且,由于他的丈人是城里一家米行的老板,他竟經常要一個妓女背著他上街,每次從丈人的米行經過,"都要揪住妓女的頭發,讓她停下,脫帽向丈人敬禮:‘近來無恙?'",然后便"嘻嘻笑著過去了",其品行之放蕩墮落可見一斑。之后他中了別人的套,把家里包括田地、房產的全部家產輸了個精光,于是全家一夜間從大地主淪為了窮人,福貴的父親郁悶而故。這個打擊如當頭棒喝,亦如一瓢冷水,使福貴清醒過來,決定重新做人。從此,他成了租種過去屬于他家的田地的佃戶,穿上了粗布衣服,拿起了農具,開始了他一生的農民生涯。
不久,福貴的母親生病了,他拿了家里僅剩的兩塊銀元,去城里請醫生。可是在城里發生了意外:他被國民黨軍隊抓了壯丁。輾轉兩年,最終他被解放軍俘虜并釋放了,他"跟著解放軍的屁股后面"過了長江,回到了家鄉。這時,他的母親早已故去,女兒鳳霞也在一次高燒后成了聾啞人。母親死前還一遍一遍對他的妻子家珍說:"福貴不會是去賭錢的。"……
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蕩,如解放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度、大煉鋼鐵、三年自然災害、等等,都經過男主人公的眼睛和親身經歷得到了必須程度的生動的再現。而在此期間,福貴也經歷了與每個親人、朋友的悲歡離合:為了讓兒子有慶上學,他把女兒送給了別人,不久后女兒跑了回來,全家重又團圓;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結果兒子被一不負職責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之后發現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黨軍隊時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之后的中經不住迫害,懸梁自盡;幾年后,鳳霞嫁了個好女婿,可不久死于產后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孫苦根祖孫三代相依為命;幾年后,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一齊生活;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最終,福貴買了一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也給它取名叫"福貴",一個人平靜地生活下去。
一過10年,“兩個老不死的”———徐福貴和老牛福貴———居然都沒有死,他們活著。福貴趕著福貴去犁田,在吆喝福貴的時候嘴里也喊著所有死去親人的名字,好像他們也都是些駕著軛正在埋頭犁田的牛。
看了這樣的人生經歷,我不禁感到了一種震撼,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沉重,也感到了主人公與命運抗爭時不屈中透著的一種偉大的平凡——福貴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懂得革命的大道理,可是他對生活的摯著、對親人朋友的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而他自始至終也只可是是一個平凡的蕓蕓眾生之一,但作為一個人,他是偉大的。
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蛘卟恍业模皇腔钪o靜地活著,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為一個期望。他們就是我們自我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著什么,不管脖子上套著什么,不管肩上負載著什么。
余華著作活著讀后感500字篇三
余華得這本《活著》是經朋友介紹才明白的,可是我并沒有太上心,也沒有機會看。難得有時間品讀此書,居然吸引我一氣讀完了此書。
作者在書中以福貴地主少爺從大富敗落成一貧如洗生活經歷為主線,以其人生八劫的悲慘和其樂觀豁達構成的反差,引人深思——人為什么活著。
少爺福貴富有時沒有得到良好得教育,一向過著生活放蕩的日子,吃喝嫖賭,嗜賭成性,父母的管教,良妻的勸說均不奏效,到輸光家業,一貧如洗時才猛然醒悟,悔時已晚。從此福貴成窮人貧民,承受起養家糊口的擔子與職責。父親氣死了,母親不堪勞苦病倒了,貧窮中的福貴在為給母親求醫的途中被國民黨抓去成壯丁。經歷了戰爭的波折,回到家時福貴的母親已去世,聰明的女兒因病已成了聾啞人。賢良的妻子支持著福貴,共同養育著一雙兒女,然而,福貴的兒子在讀五年級時為救學校校長產后大出血,奮勇獻血,居然因抽血過度而死,……然而,杯具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過一陣子平安的日子,厄運總要降臨到福貴的頭上。給女兒找到女婿成了家,女兒卻在產后不久即離開人世,也是大出血。被困苦潦倒拖累的妻子承受了兒子、女兒早逝的痛苦后離開人世。福貴的親人只剩下女婿與外孫,愛婿又被一次劫難奪走了生命,饑餓中長大了幾歲的外孫,一次,發燒時外公買來很多豆子,難得吃飽肚子外孫的開懷痛吃,結果被豆子撐死了。
余華在書中說:“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叫喊,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民的職責?!睍淖罱K寫道:“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時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的來臨?!庇嗳A用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來娓娓敘說一個家庭的平凡卻不正常的故事。
讀完此書,不禁深思,人為什么活著?人生是短暫的,生命是脆弱的,為什么活著是每個人都應當應對的問題,并且是親歷的現實問題。不少人認為活著為了享受幸福、歡樂、安康、甜蜜……,為了感情、升官、發財,當達不到時就怨天尤人,甚至喪心病狂走損人害己之路……其實《活著》引發我們為什么活著的問題,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這是一個如此寬廣而深邃的話題,有時要用人一生的經歷才能交上完整的答卷。
死并不可怕,人生自古誰無死,可是,太多的親人一次次的離去,承受一次次的打擊,確實也需要堅強的意志和正確的生命觀。福貴從物質富裕而精神空虛的紈绔子弟,變成物質上貧乏而精神豐富的明白人,從不能體恤妻子賢良苦心,到發現妻子的美德,痛改人生方向,踏實走勤勞耕作之路,一家人妻賢子孝,其樂無比。
福貴前半生糊涂做人,后半生卻不糊涂,在平凡中表現了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