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畢竟還只是孩子-542字作文
給孩子送午飯時,一位家長剝了個橘子遞給孩子,順手把橘子皮扔在原本干凈的地上,顯得格外刺眼。門衛(wèi)老伯拿著掃把過去把橘子皮掃走,這位家長卻留下一句“假斯文,見鬼”后,騎車揚長而去。
我無意責備這位家長不講究衛(wèi)生、沒有環(huán)保意識,但門衛(wèi)老伯卻以親身行動為那位家長上了生動的一課,也讓我頗受教益。這一幕更是讓我有頗多感慨:用那位家長的行為來反思我們自己,作為成年人,我們都受過多年的教育,也都有豐富的社會閱歷,我們或在生活習慣上、或在工作作風上、或在心理素質(zhì)上不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嗎?我們習慣以一個成人的眼光來要求孩子,對孩子求全責備,期待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擁有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zhì)、具備過硬的文化知識和基本技能等等,但孩子們的表現(xiàn)卻往往不盡如人意,為此我們動輒抱怨孩子不聽話,責備孩子不懂事,批評孩子的哪怕一丁點過失。
孩子,畢竟只是孩子。倘使他們對所有的“忠言”都能樂意接受,倘使所有的孩子都表現(xiàn)得十分優(yōu)秀,那么教師這個職業(yè)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孩子們身上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正因如此,才需要耐心的勸說和教導,才需要紀律的約束。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教育需要多投入三分的汗水、五分的心力、七分的時間、十分的睿智和十二分的耐心。當我們用寬厚、包容、慈愛的心雨來滋育孩子們稚嫩的心田,這田里便一定會長出鮮艷美麗的花朵;當鼓舞擠走了呵斥,信任代替了責罵,留在孩子們身邊的一定就只有和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