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逝去的歲月-1245字作文
置身在現代都市,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給人一種時尚、先進的震撼,它引人遠矚不可知的未來,卻無法承重深厚雋永的內涵,畢竟它們正在經受時間的考驗。
我們常常會懷念歷經千年風雨,百代輝煌的文明古跡。一種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情愫都樂于給予歲月侵蝕過的舊墻斷瓦。因為它們的炫目,讓人難以抑制拜訪的興奮,期待站在它的面前時,會給我一種深厚悠久、抨擊心靈的震撼!不然,我為何滿懷希望?我懷著久仰的崇敬走進了少林寺,武林泰斗的氣勢為何找尋不見?我好奇而無知地闖進道教圣地中岳廟,卻讓我看到了逝去歲月走過的痕跡。
名氣有時的確是一大累贅,慕名而來的中外游客擁擠于小小的少林寺中。這被武林傳奇無限夸大的彈丸之地不堪重負,除了大門依稀可見原貌外,其他的建筑似乎都是為了不辱沒少林的盛名而后修建的(民國時期,少林寺被石友三軍閥燒毀)。沒有得道高僧端坐蒲團清修的身影,沒有小和尚們清掃院子的勞作,更沒有武僧們的赫赫神勇,這些全被熱鬧擁擠的游人嚇沒了,還是嚇跑了?無法得知。只有百年老樹無從躲避,在川息的人流中靜默著、靜默著,見證著少林曾經的悠久歷史。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當和尚隱去,當空名還在,那少林寺周圍名目繁多的武校,培育出的是否還是一如當年俠名遠播的習武之人?習武旨在強身健體,不為爭強好斗,似乎更不為功名利祿,看著武校學生中幾張稚嫩的臉孔,那茫然而又木然的神情,難道真的明白自己為什么在這里生活?時過境遷,物事人非,曾經少林武術的精華,是否真的能發揚于“尋常百姓家”?
我無知于這一切,只知東北拜師學藝的武人德建和尚沒有住少林,沒有入武校,走進山高林深的三皇寨,走進去再也沒有出來。因為熱愛,所以熱愛,參悟武學之道,佛家本心,是一如德建和尚的癡迷:耐得寂寞,耐得清苦?還是一如武校般熱熱鬧鬧,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浮華?唉,我心目中的少林啊!
相比之下,名氣不如少林的中岳廟反而清幽、空曠、悠久而古樸。走進嶄新亮麗的大門,踏上的便是咬合不齊,磨光無棱的青石板路。我震撼著,因為這石板古人走過,百年來的風雨吹過,歲月留不住的,塊塊石板都留住了,它們積淀了所有古寺經歷過的清幽和興衰。中岳廟比少林寺大、深,一進二進的重重院落,鎖住了道家的清靜無為;一棵棵蒼老遒勁的千年古松,守住的依然是百年未停的鳥兒飛鳴。蝕墻枯瓦上,新草剛生,衰草仍勁,搖曳著無法言明的古老。它們曾被多少代老道士仰望過啊,今天,又以斑駁蒼老的身軀為游人仰望,不知它是否還懷念逝去的老道士那清澈的目光,我很懷念。所以我喜歡那不曾被今人修飾的暗淡漆柱,鋪草石臺,灰白的琉璃瓦;
雖然所有的清幽還在,所有的古樸不變,但廟院的主人——道士,已讓人難以領略到超凡脫俗的風范了。不乏有虔誠的信奉者,頂禮地叩首下去,對著那人塑的巨大神像,對著那道士們裝扮的綢衣塑料花,我不禁疑惑究竟人是把自己的所有希望寄托到了那里?道士們漠然地敲一下木魚回禮,道士們真能代表神靈回應這一叩拜嗎?只見一道士戴歪了帽子,一道士困得伏案而眠,他們很累了,神累嗎?
三教九流如同生物界的食物鏈一樣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我們不能因為兔的弱小就一味保護,也不能看到狼的兇殘就趕盡殺絕,佛教和道教能傳延至今,功過是非已不再重要。然而,當清靜之地不再安寧,當脫俗之氣不再超然,我們所崇仰膜拜的是否是已經遠逝的輝煌歲月,幾百年的久遠,從何尋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