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關訪古-1229字作文
或是現實,或是夢幻,我站在了巍巍嘉峪關之上。放眼望去,遠處是茫茫戈壁,四周是漫漫黃沙。撫摩著沐浴了千年風沙的高大城墻,一股思古之幽情不禁油然而生:好一座威武的雄關,曾幾何時她燃起滾滾狼煙,屏障了中華民族不受外族的侵掠,保衛了黃河文明得以延伸。如今它那古樸渾厚的城墻依然雄偉,那飛檐凌空的閣樓依然壯麗,孤傲地矗立在黃沙之上,連接著萬里長城迤儷東去。這,就是“天下第一”的嘉峪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嘉峪關,橫跨在天山與祁連山間,是絲綢之路的樞紐,緊扼著通往中原腹地的咽喉,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由此南下,經青海、過甘肅,八百里秦川躍然眼前,而正是這嘉峪關的存在,正是有和嘉峪關一樣性格的邊關衛士的存在,才讓北方的匈奴終究未能染指那片富饒的樂土,使中華民族的腹地長時間免受了戰亂之苦,但這里卻成了抵御外族的最前沿,戰斗最殘酷的地方。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這里,從西漢到明代,戰亂連年,殺戮無止,侵掠和戍邊的戰爭,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匈奴彪悍的騎兵們,用鐵蹄和弓箭一次又一次地追逐著他們的夢想,卻一次又一次地在這固若金湯的壁壘城池和那保家為國的同仇敵愾之前,折戟沉沙。然而,為了同樣的夢想,新一輪的追逐又即將開始。在這春風不度的地方,這個夢,一做就是一千年。
在那金戈鐵馬,壯懷激烈的年代,造就了無數的英雄與傳奇。利鏃穿骨,驚沙人面,主客相間,山川震旋,聲析江河,勢崩雷電,這是何等的氣勢,這是何等的神魄。也正因為此,才有了衛青千里單騎的英雄氣概,才有了班超投筆從戎的壯美情懷,才有了不斬樓蘭終不還的凌云壯志,才有了“日落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蒼涼與凄美。這一切,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構成了一副副瑰麗的畫卷、撰成了一首首不朽的詩歌,和我們的民族一樣長存!
我站在關門前的古驛道上,兩旁是古路、古碑、古墓、古堡。我知道,曾今有無數轔轔的車輪滾過這里,曾今有無數蕭蕭的戰馬駛過這里。我登上城樓的最高處,看著那些高高的望樓,雖早已遠去了刀光劍影,卻仍能依稀感覺到岳飛當年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壯志豪情。天邊傳來了憂郁的駝鈴聲,那是蘇武十年流放對故國的思念嗎?大風起兮黃沙漫,或許在戈壁每一個滾動的石頭中,都有著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大漠每一粒揚起的沙子,都是一個戍邊戰士的亡靈。關口前的古柏沙沙地響著,大概是在典祭著他們吧!抬頭眺望,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歷歷眼前,天邊的玉門關,已消失在了暮色中。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耳畔,似乎又響起了那連營的號角,那胡騎的嘶鳴??晌抑?,這一切早已遠去,遠去了。
但是,他們真的不存在了嗎?或許在那輪明月之后,茫茫的天際里,就有一雙陌生的,敵視的眼睛在窺探著東方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幾千年來這個國家伴隨著太多鮮血與淚水,欺辱與抗爭。多少有志之士懷著祖國統一,領土完整,民族昌盛的夢想前赴后繼,舍生忘死,可一直到今天,仍沒有完全實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是先輩的囑托,也是歷史的責任,每一個華夏的子孫都義不容辭。腳下的城樓,是我們祖先的脊背,我們有責任更上一層!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嘉峪關的古城墻見證了古人們驚天地,泣鬼神的過去,還將見證華夏子孫們再創偉業。過去的,已寫入歷史。今后的,有我們創造,繼往開來,我們民族將萬古長青;承先啟后,我的祖國將永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