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憶-535字作文
并不高大的身影,老舊的細框眼鏡,灰黑色的夾克衫,或是淺棕色的短衣似乎便是他在我眼中、心里的全部形象。印象中的他總是笑著的,偶爾也能在他的臉上看到驚詫,無奈,抑或是微慍的神情,平淡如水的他卻成為我內心最真摯的感動。
這是我記得尤為清晰的,在山的那邊,面對著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同學、陌生的課本,我小心翼翼地學習屬于我初中第一課的詩歌。那時我并不喜歡他,最初對他的抵觸已成為漠然,可在他緩緩地讀起“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的那一刻,我倏地仿佛回到了往日,轉而聽他沉沉地開口:“山那邊是什么呢?”厚重低沉的聲音,我至今仍能聽到。
那是讓我重新認識他的一堂真正的語文課,我們和他共同翻越了那座山,到達山頂,見到了“在山的那邊”之美景,我也越過高大的心墻,消除芥蒂,默不做聲地對那個真誠的老師產生了敬意,深深的。那堂一如既往的語文課,他娓娓地讀著《散步》一文中看似平淡的文字,當行文至“我的母親又熬過一個嚴冬”時,我看見他眉頭一緊,在沉默中匆忙抬頭望一眼全班同學,又舒展開來,轉而繼續讀了下去。
文至末尾,作者的母親慈愛地看著小孫兒改變了主意時,他的聲音又悄然轉化成一汪深潭,不可見其底,眼眶中閃著什么似的,旋即又收了回來,像是在抑著。對我的觸動昭然若揭,我也理解了那“整個世界”,一言不發地沉默著。從他滄桑的聲音中,我感受到他的責任心和作為一名父親、一位教師對于承擔的所有不惜一切代價地付出,傾其所有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