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片的形狀與實用性(小論文)-904字作文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瓦片鋪滿了大街小巷,有拱形、波浪形、平形……放學回家時,我一直在觀察兩邊的建筑,發現年份稍微久一點的房子上鋪的瓦片是黑色拱形的,而現代建筑則大部分使用了波浪形的琉璃瓦。我就想:“為什么以前和現在的房子用的瓦片形狀不同呢?
到底什么形狀的瓦片最實用,最美觀,防雨性最強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去問媽媽,媽媽說:“實踐檢驗真理,你自己去做實驗,得到的結果就是你最想要的答案。”按照媽媽的話,第二天,我就針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開始做實驗。實驗分三步,分別從問題的三個方面落手,進行實踐操作和訪問。
實驗材料有:兩種形狀不同的瓦片(拱形、波浪形)、兩杯水、幾塊磚頭、一個計時器。第一步,把拱形瓦片搭好靠在磚頭上,準備好,在水均勻地倒上瓦片時,開始計時,看水全部流光需要多少時間;再做對比試驗,看波浪形瓦片上的水流光需要多少時間。結果,拱形要1分鐘03秒,而波浪形瓦片只需40秒鐘就可以將水排光。
我覺得這和形狀有關系,拱形上的水要先流到兩邊,再從相鄰兩片瓦片的縫中往下流;而波浪形的則可以直接往下排水,增加了效率,比拱形更實用,運用更廣泛!第二步,訪問親人和朋友,看他們覺得拱形的瓦片好看還是波浪形的更美觀。我問了爸爸、媽媽、姐姐等8個人,結果是0:8,波浪形瓦片大獲全勝!它那柔美的線條、鮮艷的色彩、實用的性能,博得了大眾的喜愛!第三步,把兩種瓦片放在陽光下曬,看哪種瓦片先碎,堅持住的就是獲勝者!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瓦片還沒碎,我想:“不能再這樣干等下去了,這些瓦片在屋頂上天天被太陽曬也得好幾年才碎,得換個方法!”我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方法:白天,把瓦片放在太陽下暴曬,晚上則浸在冰水里。這樣,冷熱交替,會加快瓦片碎裂的速度。
果然,采用了這種方法后,沒過幾個月,拱形瓦片就出現了一道裂縫,再沒過幾天就“粉身碎骨”了;而波浪形的瓦片依然完好無損。讓我們喝彩!烈日下的琉璃瓦再次打敗了對手!通過實驗,我知道了“波浪形的瓦片比拱形的更實用、更美觀,防雨性能也很好。所以,人們在發現這個道理以后就開始使用這種瓦片了!而且,琉璃瓦外表艷麗,閃閃發光,不管在性能,還是在美觀度上,都是最佳選擇!最后,我要提一個建議:以后大家造房子要選擇琉璃瓦哦!不可貪小便宜,去購買便宜的,結果,沒過幾年又得換新的了,勞民傷財,為下下策也!當然,如果是為了與整體的結構項符合或仿舊的話,也可以適量選擇其他形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