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絕非腦殘-975字作文
90后并沒有被網絡毒害人們認為90后已經被互聯網毒害,正如人們曾經認為70后被武俠小說毒害、80后被電視錄像毒害。今天中國孩子的沉溺游戲,是兒童對新媒介的適應問題。從上個世紀20年代的電影,30年代的收音機,60年代的電視機,80年代的大型臺式電子游戲,到如今的網絡游戲,每一種新媒介出現之時,關于它對兒童的影響都會引起廣泛的討論,直到它被更新的媒體引發的擔心所替代。
1985年國內有幾個孩子模仿電視劇《加里森敢死隊》的情節集體搶劫,曾在國內引起關于兒童該不該看電視的大討論,后來出現的錄像廳和街機游戲廳,也曾被認為是兒童犯罪的重要原因。人們認為“超女快男”等“一夜成名”娛樂節目和網絡游戲毒化了一代孩子的靈魂,但是他們似乎不知道國外的孩子也在受著一樣的“毒害”。早在中國的90后為“超女”、“快男”癡迷不已之前,“美國偶像”和“英國達人”已經火爆全球。至于沉迷游戲的指控,人們似乎不知道美國90%以上的孩子擁有自己專門的游戲機。
90后有更廣泛的信息渠道在60后、70后還在如饑似渴的瘋狂閱讀《梅花黨》和汪國真詩集的年齡,90后們已經在網上看湯姆克蘭西和史蒂芬金,此外,Google和百度給九零后帶來的眼界和視野遠非上代人可以想象。80后一代盡管也深受網絡的熏陶,但其文化道德仍然主要來自于父母教誨、學校的傳授,以及傳統媒體的引導。因此有人說80后是互聯網的養子,而九零后則可以算是互聯網的親生子。在傳統的觀念看來,互聯網上的消息龐雜多樣,良莠不齊,必須被過濾和引導,其實互聯網也就是這個世界的反映。實際上,知識量的大小和愚昧成反比,和道德成正比,既然承認人是理性的,那么就必須承認90后也和我們一樣,可以在海量的知識中兼聽則明。
90后是真正的個人主義者90后是互聯網的一代,天生就帶有互聯網時代的無厘頭幽默感和開放心態,可以把“腦殘程度測試”搞得有聲有色;他們似乎并不像80后一樣喜歡為自己辯護或者“正名”,對各種以偏概全的“批判”嗤之以鼻;由于擁有一個互聯網上的童年,他們在精神上更加去中心化,因為互聯網本就沒有一個中心;當有話要說的時候,他們不會去搶占廣場最核心的位置,而是開博客建自己的言論廣場;“我的地盤我做主”,互聯網上誰都可以說,讓一代代中國人混淆迷惑的“群己權界”對他們幾乎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他們也有迷惘,但他們不太可能發問《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因為他們既不相信有人能比百度知道更能解答問題,也不會認為自己可以代表了這一代人去問問題;他們不迷信權威,具有真正的個人主義者的潛質,而且,他們拒絕從眾,順利掌握了火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