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作文1000字-滿分作文
這是個被網絡布下天羅地網的時代,我們就像深陷在大網中迷茫而又恐懼的鳥兒,一方面擔心著這張大網最終會把我們拉向未知的深淵,一方面似乎又渴望著撒下大網的獵手投來網絡信息一樣的“可口食物”,來填飽自己渴望新鮮而饑餓無比的“胃”。
計算機革新引發(fā)的網絡時代確實在一點一點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它使我們獲得信息更便捷,讓世界成為了互相連結又互相影響的地球圈。這當然是從宏觀角度看的,而若我們把眼光放到每一個受其影響的個體中會怎樣呢?即使我們只是太倉稊米,無比渺小,但我們又是組成龐大社會的一員,一個人的思想與性情會影響他人,最終成為一種風氣與現象。
庫克說:“我不擔心人工智能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反觀我們這太倉稊米一樣的自己,我們的思考方式在我們看不見的時間洪流中上演著怎樣的喜劇轉變?我不太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但至少知道,它是一個加工數據的大機器,它把所有有價值的和無價值的信息無一例外地囊括其中,把它們包裝起來,貼上標簽,在無垠的網絡銀河中,他們成了讓我們閱讀的碎片。對于計算機,一切都是冷冰冰的數據與量化,它沒有自己的情感,只是依照無數的指令做著它該做的事,說到底它只是一個工具罷了,與生活中的筆、紙、袋子等無異。人們創(chuàng)造它便僅賦予了它專有的屬性。依稀記得馬哲說過一句話,大意是工具的功能先于存在,而人類是存在先于功能。我們總是笑話于那位胸無大志的牧羊人,好像他生來就是只做這件事的,并且讓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做同樣的事情,這種荒誕的使命感背后折射的是麻木。但是,讓我感到恐懼的是,我們自己似乎也被這種“使命感”深深操控,碎片的時間中總會拿出手機看看QQ動態(tài)、看看朋友圈新發(fā)的旅行足跡、看看知乎上有沒有新的問題、看看體育新聞中具體的比分。我們接受著這些信息有時為了興趣、想要舟舟兒童文學作文網了解,但有時似乎就是為看而看,仿佛自己淪為了接受信息的工具,伴隨著腦海深處一聲“哦,我知道了”而結束“使命”,又等待著幾分鐘后又一次重復的工作。
我們自己的想法去了哪里?是被計算機吞了,還是自己吃了?看著微信公眾號上博人眼球撰寫的人生指南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動手轉發(fā),配上幾句“好有道理哦”并決定向其學習,之后又看到某公眾號上對其的反駁言論,又想著自己怎么那么傻,怎會相信這種不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的價值觀會不會就像海灘上的貝殼,潮起后只留下被信息的急流沖刷得光滑平坦的沙地。
計算機創(chuàng)造的網絡世界是虛幻的,沒有人知道屏幕前與屏幕后的自己隔著幾層時光的距離。有些人放棄了道德與同情心,把現實中的苦水無端噴向他人;有些人失去了自己的想法,價值觀變得那樣脆弱不堪。此時讓我又想起了人工智能打敗圍棋世界冠軍的事件。當時不知有多少人批評天才少年柯潔的狂妄自大,但終有人站出來,肯定他與才華相匹配的自信,還有他無數傲人數字背后的努力與汗水。
如今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已日漸成熟,但它不會代替我們人類的思想,不會像我們人類一樣能在無限黑暗中看到希望和光明、在蒙昧中保持清醒與客觀的自我選擇。在眾人低頭的時候,我們還能選擇靜看花開花落,聽風吹過無邊的麥田,感受蒼穹下啟明星指引的點點微光。
我們有選擇相信與不相信的權利,我們也有選擇聽取他人或是追求內心的權利。計算機于我們就像是藥膏,它確實能治療些什么,但只是個藥膏罷了,并不是我們身體的必需之物。即使我們無法離開它,我們也能選擇暫時放下這些,去尋找其他有價值的東西,去療養(yǎng)我們的精神,而不是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與同情心。
所以我想著,網絡布下的網,是不是也有某些看不見的缺口,我們這些迷失其中的鳥兒,會不會選擇去發(fā)現它,然后飛向更廣闊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