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負數(shù)微笑起步 讀《馭風少年》有感1500字_讀后感-1827字作文
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里,生死是那么的困頓且寂寥。有些人的名字會流芳百世,而有些人卻是臭名遠揚。其實這之間的差別無非在于面對困難時的勇氣、對知識的強烈渴望以及對理想和未來的追求,而這造就了一位自學成才的來自馬拉維的十四歲少年——威廉坎寬巴。
馬拉維,一個非洲小國,巫術盛行,飽受干旱、饑荒、瘟疫和艾滋病困擾,只有百分之二的人能用上電,唯一不缺的只有風。然而就在這片人人掙扎與饑餓死亡邊緣的小土地上,就是他,用唯一不缺的東西帶來了奇跡,帶來了新生。在一段收成不好的日子里,他發(fā)現(xiàn)了自行車摩電燈原理。他熱愛科學,一心想讓家人過上輕松的日子。于是他在廢品場里收集廢銅爛鐵,借來爸爸的自行車輪胎、村長家的膠管,依靠鄉(xiāng)村圖書館的一本《探究物理》,經(jīng)過多次“瘋狂”的試驗,造起一架夢想的風車。
他的風車,不僅讓家人躋身僅占馬拉維百分之二的有電人口,更讓自己有重回校園的機會。然而在坎寬巴發(fā)現(xiàn)科學的奧秘之前,他的生活被巫術所占據(jù),村里人都很忌憚會巫術的人。于是也少不了有質疑聲,很多說這是巫術,說他是個瘋子。他并不在意,最終證明了自己。“我嘗試過,我做到了!”這句話,成為了科學論壇的座右銘。合上書,坎寬巴憨厚樸實、勇敢堅強的身影便浮現(xiàn)在眼前,到嘴邊的話又回到了喉嚨。
食物的短缺、生命的消亡,這種種慘不忍睹的景象在我腦海里不駐地轉換。乞討人群充斥了整個街道,毫無人性地掠奪別人僅有的一些食物,地上散落下來的玉米粒被撿得干干凈凈,就連一些玉米殼都成了餐桌上的食物。人們就像一頭疲勞的怪物被困于牢籠之中無法逃離,饑荒無疑是一位魔法師,吞噬著人類的心靈,使人類的生命開始發(fā)爛發(fā)臭。
饑荒是活在當下的你我都無法體會到的,因為我們出生于富裕,所以也活在無盡的富裕中。我想到亞洲的窮人,非洲的窮人,全世界的窮人,想到徘徊在饑餓大街上的那些孤獨身影,一轉身,他們去哪兒了?而救贖,你能否追上去,輕輕拉起那襤褸的衣襟,或者握著那伸出的雙手,仔細看著他們的眼睛?他們到底去哪兒了,一轉身?就在他們?yōu)闆]有食物而發(fā)愁時,相反地,我們卻在世界的彼岸嫌棄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城市少年特點是不愁吃穿、不懂得與人分享、娛樂雷同(手機、游戲機)等,像《變形記》中的互換生活,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報告表明人只有在歷經(jīng)苦難之后,才可能明白做人的準則,然后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傅雷家書》中說到:“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xiàn)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度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創(chuàng)傷,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作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的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zhàn)場一般的存在憑吊的心懷。”看著親朋好友紛紛掙扎在疾病與死亡邊緣,坎寬巴很傷心。但他無懼艱難,保持著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大部分時間都很快樂。由此我又想到了潘宗光的一個講座。是一個關于樹和工匠的爭辯,他引用了名言“有用之害與無用之用”、“外化而內不化”,從而提出了“道德教育的最核心就是‘修心’,修心養(yǎng)性”。簡單來說,就是“自我管理”。他還說:“快樂是一種心境,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坎寬巴就是這樣,于是他放棄了夢寐以求的校園與書本……
“當下我們只能靠自己,沒有人會伸手拉你一把”——這是坎寬巴悟出來的道理,深沉、準確,且充滿力量。至始至終,他從未落過一滴淚。面對災難,他有的是堅強和沉著面對的勇氣。也就是因為這樣,在他到“非洲領導者學院”就讀后,坎寬巴與他的同學們討論著要給非洲賦予一種新的模式:群英并出,滅絕罪惡;自力更生,而非坐等施舍。這使我對他優(yōu)秀的品質充滿敬重敬畏敬仰之心。“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懶惰,但他不能把這些陋習偽裝成高風亮節(jié),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詆毀所有做到了這些的人是偽善。你可以跪在泥里看,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個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說到處都是污垢。”這是畢淑敏說的。
談到威廉坎寬巴成功的關鍵,我認為是他總是笑著告訴我們他擁有什么,而不是哭喪著臉講他有多么悲慘。就像馬丁路德金的名言:“如果你不能飛,那就撒開腳丫跑;如果你不能跑,那就挺起身子走;如果你不能走,那就趴在地上爬。”
推薦閱讀:生命中的真諦 《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1400字點燃微光向前行 《向著光亮那方》讀后感1000字青春終逝,青春不朽 《螢火蟲小巷》讀后感1500字《繁星·春水》有感 繁星春水讀后感《冰菓》讀后感 寫讀后感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