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有趣的實驗記敘文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記敘文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尤其是記敘文,記敘文是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那么什么樣的記敘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一次有趣的實驗記敘文,歡迎大家分享。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記敘文1
在一次自然課上,老師拿來了一個手絹和一些水,說是要燒手絹。
這時,同學們議論紛紛,都說如果把這塊手絹燒掉,就太可惜了。因為這塊手絹真是太可愛了——上面有著一只可愛的小貓。可是老師還要把這塊手絹燒掉。因為老師說這塊手絹是上了保險的,同學們半信半疑。
老師先把手絹放入水中,再小心翼翼的劃亮火柴,點燃手絹,這時,同學們個個都目不轉睛的看著這塊手絹,“切!”有的同學說“手絹肯定不會燃燒的!”可是,那塊手絹竟然燒著而且非常旺了。老師連忙用碗扣在手絹上面,讓我們猜手絹會咋么樣,同學們都說燒壞了,大家瞪大眼睛看老師,只見老師把碗拿開,呀!這塊手絹竟完好無損!
這時,平靜的教室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大家都在議論手絹怎么不會燒壞。這個時候,老師笑瞇瞇的說“其實,我說手絹上了保險是句趣話,燒不壞的手絹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剛才我浸的水里有70%是酒精,火燒的是酒精,只要這30%的水不干手絹就不會燒壞。
做實驗真有趣!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記敘文2
哈哈!哈哈!咦?這是什么聲音?哦,原來是我們在玩一個有趣的游戲——笑死你。
老師發給我們每人三張紙,然后說:你們首先拿到這三張紙,接著在紙上分別寫上人名或稱呼、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交上來,我會叫一個人來讀,如果抽到的紙條拼起來通順,大家就給予他熱烈的掌聲,如果不通順,就請他表演一個節目。
游戲開始了,我們寫好了紙條,然后放進盒子里。我想:不知道誰會抽到一些好笑的紙條呢?
開始摸紙條了,老師首先點趙鑫上臺。趙鑫大模大樣地走上講臺,抽了三張卡片,看了一下,然后神秘地一笑,說:陳菲在馬桶里玩電腦!頓時,教室里炸開了鍋,笑聲一浪高過一浪,我也在捧腹大笑。
輪到胡鯤鵬了,胡鯤鵬從容不迫地走上講臺,隨手摸了三張卡片,然后笑了笑,說:老師在飛機上放風箏!一瞬間,教室里沸騰起來,大家笑得前仰后合,連老師都笑了,還說道:這位老師可真牛呀!居然能在飛機上放風箏!
老師還點了許多人,如:趙語昊、甘霖之我想:這次游戲可真好玩呀,尤其是趙鑫、胡鯤鵬和趙語昊讀的紙條,真是好好笑呀!
雖然游戲結束了,但我們還依然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
這真是一節有趣的作文課。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記敘文3
學習了《撈鐵牛》這篇課文,我知道了懷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送”回來。可是水真的有那么大的浮力嗎?于是,我就帶著這個疑問,叫上爸爸和我一起做實驗。
爸爸先讓我到宿舍小區的工地上取了一些沙,接著著爸爸又端來一個裝滿水的洗澡盆,然后把一個秤砣當“鐵牛”,讓它沉沒到水底,再準備兩個小木碗,碗里裝上半碗沙土,放到秤砣沉沒的地方,最后,在兩個小木碗上用鐵棍子搭一個架子,再準備一條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綁在秤砣上,另一頭綁在架子上,可是在舀沙的'時候,鐵架子就滾到了水里,實驗失敗了,我并不氣餒,我經過觀察,原來鐵棍子是圓柱形,很容易滾動,木碗一晃動,就會滾進水里。于是,我就把鐵棍換成比較長,比較粗的竹片,并固定在兩個小木碗上面,重新把繩子的一頭綁在架子上,另一頭綁在秤砣上,最后再用湯匙把碗里的沙土慢慢地舀出來。隨著沙子漸漸地減少,兩只木碗也緩緩地向上升,綁在繩子一頭的秤砣也一點一點地往上浮,最后沙子舀完了,秤砣也浮上了水面。看到實驗成功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
實驗的成功讓我感受到喜悅,讓我增長了見識,也讓我對課文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記敘文4
星期六,我正在讀課外書,發現書上寫著盲人能識黑白罐,我想盲人沒有眼睛,怎么來識黑白罐呢?我決定親自做個實驗。
傍晚,我準備了黑、白兩只鐵罐,然后用紅布蒙上眼睛。我伸出手一摸,一點感覺也沒有。根本不知道哪個是白罐,哪個是黑罐。
為了證明書上的說法是正確的,我又試了一遍,還是沒有感覺。我只好請來爸爸,爸爸笑著說:“明天我們一起試試。”
第二天,爸爸讓我把鐵罐拿到陽臺上,我一臉疑惑,爸爸神秘地說:“一會兒我們一起試試。”
陽光下,爸爸放好鐵罐,然后蒙上眼睛,大約過了五分鐘,爸爸讓我用手分別去擦兩只罐子。咦?怎么一個燙一個不燙呢?“爸爸,怎么回事呀!”我好奇的問。爸爸說:“你把布拿開自己看一下吧!”
我急忙拿掉布,一看,發燙是黑罐。兩只罐同時放在陽光下曬,為什么兩只罐子不一樣燙呢?我苦思不得其解。爸爸見我一頭霧水便耐心地講解起來。
原來,黑色和白色光線的吸收量不同,黑色能吸收陽光中的所有光線,而白色卻反射了所有光線。怪不得呢!我恍然大悟。因為黑罐子是黑色的,所以便比白罐子更容易受熱。
怪不得夏天人們喜歡穿白色的衣服,是因為它能反射陽光中更多的光線,不至于感覺太熱。冬天若穿深顏色的衣服,你就不會感覺太冷。
其實,只要悉心觀察,仔細觀察,生活中一定會有更多我們不知道的奧秘。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記敘文5
在上星期的科學課上,老師帶我們走進了“物體沉和浮”的實驗教堂。課后,“硬幣是否能浮在水面上?”引起了我的思考。我認為硬幣能浮起來,可同桌卻不這么認為,為了這個答案,我和同桌爭的面紅耳赤。于是,我決定自己試一試。
回到家,我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迫不及待地做起了浮硬幣實驗。我先跑進廚房接了滿滿一盆水,然后我找了一枚硬幣,信心十足地往水里一丟,兩秒鐘還沒到,只聽“撲通”一聲,硬幣就跟水面說了聲“再見”。“咦,怎么回事?也許是丟的太重了。”我把硬幣撈上來,用布擦干,又在水面上放了一次。可硬幣對我做了個“鬼臉”,又沉入了水底。
我不灰心,又做了第三次。這一次,我總結了前兩次的教訓,輕輕地、小心地將一枚一角錢硬幣平放在水面上,麻利地將手指從水中抽出來,然后目不轉睛地盯著地面,等待奇跡的發生。一秒、兩秒、三秒……硬幣居然沒有沉下去!我高興極了,大叫道:“我成功了,硬幣能夠浮在水面上!”
后來,我又放了幾枚硬幣在水面上,發現他們同樣可以靜靜地浮在水面上。如果輕輕吹一口氣,它們還會像小船一樣往前走呢!
這真是一次有趣的小實驗!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大自然的無窮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發現。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記敘文6
上課了,我們快速跑進實驗室,這節課是我期盼已久的科學實驗課,我知道老師又會親自帶著我們做實驗。
老師抱著實驗器材,大步走進實驗室,她放好實驗器材后高興地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電磁鐵磁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請大家注意聽”。我們的興趣一下子就提起來了,也在悄悄議論著,都很好奇,接著老師說:“磁力的大小與導線繞的圈數有關,導線繞的圈數多磁力就會強,導線繞的圈數少磁力就會弱,我們現在需要證明一下,看是不是真的是這樣?”然后老師把實驗器材發了下來,器材是一根一米長的導線、一節五號電池、大鐵釘和一堆回形針。我興奮極了,連忙動手跟著老師做實驗了。
我先把導線一圈圈繞在鐵釘上,繞了二十圈,接上電源,去吸回形針,很多回形針被吸了起來;我又在鐵釘上只繞了六圈,鐵釘上卻只吸上幾根回形針。通過這次實驗證明,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導線繞的圈數是有關的,導線繞的圈數多,磁力就強,相反,導線繞的圈數少,磁力就弱。老師還告訴我們,科學家就是利用電磁鐵磁力原理發明了發電機等等,老師還說,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去感受,就會懂得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科學知識。科學家也是通過這些小小的實驗成就了那些偉大的發明。
這個實驗雖然很簡單,但我從中得到了快樂,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而且還獲得了知識。科學實驗不但能開發智力,還鍛煉了我們的動手動力,我希望以后有更多的這種科學實驗讓我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