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好句子開頭匯總90句
議論文常見的開頭方式
議論文常見的開頭方式
【第1句】:好的開頭的標準
【第1句】:要明確中心論點
白居易說:“首句標其目”,主張開宗明義。李涂在《文章精義》里說:“文字起句發意最好。” 一篇好的文章總能在開篇就讓讀者清晰地了解到文章的論點。
例:小鳥要飛翔在藍天,需要有一對翅膀;實踐要發揮它的作用,需要理論的指導。理論就是實踐的翅膀。
【第2句】:要精巧
議論文的語言貴在精辟深刻,最忌羅嗦,開篇語言精巧往往會給讀者留下好的印象,吸引讀者的閱讀目光。
例:人生彎彎曲曲水,世事重重疊疊山。熱情去奔跑,去超越,然后才能拾掇失意后的坦然、挫折后的不屈、困苦艱難后的從容。(05年湖南卷《勇敢奔跑,勇敢超越》)
【第3句】:要有文采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議論文以說理、思辨見長,但這并不意味著議論文排斥文采。有文采的語言往往,先聲奪人,更能吸引讀者。因而議論文開頭可以采用“設懸念”、“用典故”、“引名言”、“擺問題”、“會渲染”等方法。
例:我們總是感慨自己看不清命運的臉,彷徨在熙熙攘攘的乖舛間,俯瞰七彩的橋面,心中早已悵然不已。朋友,莫讓浮云遮望眼。
【第2句】:常用的開頭方法
文無定法,卻又有法可循。下面先結大家介紹幾種常用的開頭方法:
【第1句】: 開門見山法:
這是議論文最常用的一種開頭方式。這種開頭方式,開宗明義,簡潔明了,能統攝全文,不失為一種普通但又實用的方法。
例:朋友,當你看見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條條溪河惡臭難聞,一股股有害氣體毒害人體時,你的感想如何?我那時卻是氣憤得想大聲呼叫:“請關注人類的
生存環境!”(《我關注人類生存環境》)
點評:文章的開頭采用設問的方式,一問一答,簡潔有力,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為下文展開打下了基礎。
【第2句】:故事導入法:
文章的開頭先敘述一個故事,然后由這件事引起議論。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故事導入法。采用這種方法開頭因為是就事說理,針對性強,所以能使文章富有說服力。但要注意例舉的事例必須真實典型,筆墨務必省儉。
【第3句】:釋題入篇法:
在文章開頭,就對標題或相關概念的含義加以解釋和闡發,表明自己的觀點,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釋題入篇法。這種開頭方式往往使文章節奏舒緩,給人留有思考的余地。
例:我贊美“舍生取義”。因為“舍生取義”是千百萬仁人志士的人生哲理,它激勵人們為了真理和正義的事業而獻身,它使人們的精神世界變得崇高、圣潔,它使一切見利忘義之輩、茍且偷生之徒變得渺小、丑
惡。——《舍生取義
贊》
點評:文章開頭通過對“舍生取義”的含義的闡述展示了自己的觀點,語言簡潔而立場鮮明。
【第4句】:巧用修辭法:
修辭的巧妙運用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給讀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而在考場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練運用修辭方法扮靚語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們重點來探討巧用修辭法的一些技巧。
a、比喻式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說明,使道理深入淺出,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
例1:自負,像一個泥潭,陷進去就難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難以把希望之火點燃。所以,我們既不能自負,也不能自
卑。——《自負與自卑》
例2:愛心如三月的春風,能喚醒沉睡的生命;愛心如久旱后的甘霖,能滋潤龜裂的心田;愛心如冬日的一縷陽光,能驅散凜冽的寒霧。請把你的愛心留下,請把你的愛心帶給他
人。 ——《學生習作》
b、排比式
排比手法能增強語言的氣勢,使文章更具文采。
例1:如果說雛鷹騰飛蒼穹要經歷風雨的打擊,那么,那搏擊長空的意氣就是它那犀利的雙眼;如果說駿馬奔馳于曠野要經歷千萬里奔跑的錘煉,那么,那奔騰萬里為夙愿的意氣就是助其翻越千山萬水的鐵蹄。人,欲傲立于世,成為一代雄主,立一世偉業,那舍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就是其成功的基
石。 —— 《談意氣》
點評:運用排比彰顯語言氣勢,而且內在邏輯推理嚴密,無絲毫雜亂無章之感。
例2:生活是鏡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美酒,會喝的說它甜,不會喝的說它苦;生活是一首詩,有抑揚頓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憂傷,也有激昂歡樂。《什么是生活》
點評::這組句子就通過排比的手法,巧妙的表達了對生活的看法,并且意蘊深厚,耐人品味,堪稱警句,使文章頓生光彩。
c、引名言
引用名言足以顯示作者深厚的語文積累,增加文章的文化內涵,使文章有意蘊。達到言約意豐、權威奪人的效果,對作文獲得高分也能起到積極的影響。
例1:“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這是冰心的一首短詩,它告訴我們成功需要“奮斗”與“犧牲”,成功需要一條長長的助跑線。《助跑與成功》
點評:作文開頭通過引用冰心的短詩,得出了與標題緊密相切的“成功需要‘奮斗’與‘犧牲’,成功需要一條長長的助跑線”的中心論點,為下面的`深入論證樹起了必要的“靶子”。
例2:席慕蓉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記,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銘記。我們乘坐各自獨有的船在左岸與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記該忘記的,銘記該銘記
的。 《在忘記與銘記的兩岸》
點評:在文章的開頭引用與中心論點密切相關的名言警句可以起到統領全篇、提綱挈領的作用。
d、引詩文
例【第1句】:當廣袤的天宇被染成漆黑的底色,新月初升無垠的天幕上綴滿星星時,依欄憑吊的我總禁不住思緒滿懷,我遙問天際的月亮:寂寞是什么?曾幾何時,有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也許,寂寞便是皓月當空,好風如水,萬籟俱寂時形影相吊的那種感覺吧!曾幾何時,有李后主感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也許,寂寞正是深宮大院,國愁家愁人也愁的情絲糾纏吧!曾幾何時,有陳子昂感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也許,寂寞就是芳草依舊,天涯依舊,物是人非的空虛心境吧!于是,我問月亮,廣寒宮的嫦娥告訴我,寂寞是“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無法回答。——《寂寞的意韻》
點評:巧用詩文可以使你的文章怡然生彩,詩意盎然。可以讓閱卷的老師在萬千的平凡之作中采取一頁絢麗的詩意,從而在印象高駐,打下高分的基礎。
例2:“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吟詠著徐志摩的佳句,我輕輕掀開文學神秘的面紗。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放,李商隱“留得殘荷聽雨聲”的低沉,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曠達,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婉約,各有千秋。所以,世界因多彩而精
彩。 《世界因多彩而精彩》
點評:五處引用詩詞名句,既為文章增添了亮麗的色彩,也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說理感染力,顯示了作者文史知識的豐富和駕馭語言的功力。
e、對比引入法
例【第10句】: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沒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反之,那些懶惰昏庸的人,就難得成就事業。由此,我們可以說:勤則成事,惰則敗業。 ——《說勤》
例【第11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立諫言者事業有成而名垂千古,拒忠言者禍國殃民而遺臭萬
年。——《忠臣的聲音》
議論文常見的七種開頭方法
【第1句】:開門見山法
這是采用率最高的一種方法。即在文章的一開頭就與全文的中心論點保持一致方向,不是亮出觀點,就是導出觀點。如,“我主張將我們全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下:……”(《改造我們的學習》)本文用一句話,開門見山,既提出了問題,又表明了中心論點,簡明明了。
【第2句】:欲進先退法
即在議論與傳統觀點相對的觀點時,為了不致引起讀者的誤解,文章開頭先肯定傳統觀點(退),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見解(進)。例如,“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確實有道理。但是,反過來說,成功乃失敗之母,在某種情況下,此話也講得通。”這種開頭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有新意,自然有吸引力。
【第3句】:設喻開篇法
在文章開頭先敘述一個故事、一則寓言,或者一段笑話,然后從中引出想要闡述的中心論點。如,“《笑林》上有這樣一則笑話:一個人走路時不小心跌了跤,爬起來走了幾步,又摔了一跤。于是他懊惱不已,?早知還要摔跤,當初何必爬起來呢?這樣,他坐在路上再也不起來了。這個人是可笑的',他的可笑之處在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果每個人都像他一樣,新生事物就不可能出現,社會就不可能向前發展。“(《跌跤與摔跤》)一個可笑的故事放與開頭一下子吸引了讀者,又形象生動,文章的意趣頓生。
【第4句】:引用名言法
在作文開頭就直接引用一句名言警句或成語等,并且用這句話作為全文的中心論點。如,” 魯迅先生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他的話很有道理,對我們很有啟發性。不論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上,我們都應該牢記這句至理名言。”(《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文章開頭所引用的魯迅名言是全文的中心論點,貼題,集中,統領全文內容。
【第5句】:設問開篇法
就是在文章開頭,先就要議論的問題提出疑問,然后在回答問題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追求什么樣的美?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人們生活中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美的生活方式,這才識我們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美。”(《青年應該追求什么樣的美?》采用設問,引起讀者注意,然后自問自答,在釋疑中自然推出全文的中心論點。
【第6句】:解釋概念法
與文章開頭,就將標題或相關概念的含義解釋一下,從而明確全文的中心論點。如,“我國字很早以前就有?自強?一詞了。《易經.上乾》說:?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就是自己努力向上。一個人要有所作為,應具備的品質是:既不要自卑,也不要自負,而要自強。”(《自強.自負.自卑》)文章開頭準確解釋概念,給人印象清晰明確。
【第7句】:敘事開篇法
也就是在開頭先講一件事情,然后就此時展開議論。如,“《中國青年報》介紹了發生于廣西的?小仙姑?奇案。這小仙姑能夠?手摸治病?,食物經她一摸,就是靈丹妙藥。摸一摸,收費三角。成千上萬的人擁向小仙姑,最高一天達8000人……”(《小仙姑不必臉紅》)開頭就講述一件事情,作為全文立論的依據,這就使得文章說理有椐,議論有本。
散文的常見的開頭方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篇好的文章,開頭至關重要,好像一支曲子,為后續的旋律定下基調,產生先聲奪人的效果。古人稱文章的開頭為“鳳頭”,就是說開頭要精心設計,新穎奇巧,讓讀者產生欣賞的愉悅。下面主要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下冊為例,來講述散文的常見的開頭方法。
(一)、開門見山法。
是散文中最常用的開頭方法,所以重點講述。
例如:
【第1句】: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但那時是我的樂園。(七下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P2)
評:作者開門見山提到百草園,引出回憶。
【第2句】:那只最后從蛋殼里爬出來的小鴨是那么丑陋,他處處挨啄,被排擠,被訕笑,不僅在鴨群中是如此,連在雞群中也是這樣。(七下安徒生《丑小鴨》P23)
評:開篇說明小鴨的丑陋和遭遇,暗示他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經歷產生的原因。
【第3句】:那時福樓拜住在六層樓的一個單身宿舍里,……每到星期天,從中午一點到下午七點,他家一直都有客人來。(七下莫泊桑《福樓拜家的星期天》P106)
評:用簡單的語言,交代時間、地點、人物,為即將出場的作家們展示舞臺場景。
【第4句】:1912年1月16日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啟程,出發得比平時更早,為的是能早一點看到無比美麗的秘密。(七下茨威格《偉大的悲劇》P162)
評:開門見山交代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顯得簡明扼要。
練習:【第1句】:簡評七下蒲松齡《狼》(P229)第一自然段: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第2句】:欣賞: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七上莫懷戚《散步》P120)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八上朱自清《背影》P61)
例文學習:
云淡風輕的日子,最愜意的事情,莫過于踏遍千山,登高望遠,品賞那滿山的紅葉,于塵囂之外,領略秋的靜美與紅艷。(馮朝暉《踏遍千山賞紅葉》)
(二)交代背景法。
例如 :
【第1句】: 我們魯鎮的習慣,本來是凡是有出嫁的女兒,倘自己還未當家,夏間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時我的祖母雖然健康,但母親也以分擔些家務,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歸省了……(七下魯迅《社戲》P117)
評:交代魯鎮的風俗習慣,描寫平橋村的生活環境,為下文刻畫人物形象做好鋪墊。
【第2句】:在這種沒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熱量很快就輻射完了。天氣已經很冷了。我站起來走路,但很快就哆嗦得受不了啦……(七下圣埃克絮佩里《在沙漠中心》P174)
評:開篇交代沙漠嚴酷的環境,為下文描寫“我”痛苦、絕望、樂觀、平靜的心理變化做鋪墊。
練習:品味七上莫頓·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P6)開頭:
那是費城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雖然時隔五十七年了,可那種悶熱我至今還能感覺到。當時和我一起的五個小男孩,因為玩彈子游戲玩厭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樣來玩。
(三)描繪場景法。
例如:
吃過晚飯后,天氣還是悶熱。窗子完全打開了,房間里還坐不牢。太陽雖已落山,天還沒有黑。一種幽暗的光彌漫在窗際,仿佛電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涼。(七下豐子愷《竹影》P135)
評:對光與影以及人物活動的場面進行描繪,引出下面看竹影、描竹影、談繪畫藝術的情節。
例文學習:
凌晨醒來,銀銀的,玉玉的,月亮高懸在夜空中,如煙的薄霧籠罩著大地,遠處的蛙鳴聲,像暴漲的潮水一樣向我涌來,我的心,似乎要乘著那歌聲的翅膀飛翔,飛翔,要找到自己的方向!(馮朝暉《醉晚》)
(四)、直抒胸臆法。
例如:
今天,我們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們所失去的7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擔內心的悲痛,或許在相互間的安慰中,我們能夠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堅定追求理想的信念。(七下里根《真正的英雄》P190)
評:開篇直抒胸臆,表達深深的哀痛和對英雄的贊頌之情 。
例文學習:
父親猶如一匹負重的駱駝,率領著我們在沙漠中艱難地前行,歷盡了千辛萬苦,終于來到綠洲旁邊,可是他卻猝然倒地,再也沒能站起來!這一去,轉眼就十年了,我非常懷念我的父親!(馮朝暉《回憶我的父親》)
評:運用比喻,情真意切,寫出父親高大的形象和對他的深深懷念,抓住讀者的心,讓人能繼續讀下去。
練習:賞析七上朱自清《春》(P51)第一段: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五)、奇句突起法
例如:
【第1句】: 一群群茂騰騰的后生。
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粱。(七下劉成章《安塞腰鼓》P130)
評:“后生”,年輕的生命;“茂騰騰”,沸騰的熱血。這樣的生命是樸實的、未加雕飾的,只有“安塞腰鼓”才能給予他們宣泄的方式。先用短句一筆帶過打鼓的人,轉而詳寫雄渾的鼓聲,顯得新奇突兀。
【第2句】: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七下鄭振鐸《貓》P203)
評:既是開門見山,又顯新奇不凡,并且照應結尾“自此,我家永不養貓”,結構嚴謹。例文學習 驀然回首,快有十年沒騎過自行車了。 現在想來,自行車連著我的青春、夢想,還有愛情……(馮朝暉《懷念騎自行車的日子》) 練習:
【第1句】:品味七上宗璞《紫藤蘿瀑布》(P15)第一自然段: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
【第2句】:“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七上張之路《羚羊木雕》P114)
(六)、詩詞名句法
也比較常用,現在正流行的題記大抵如此。
例如:
【第1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杜牧《秋夕》
秋天晚上,我們所看到的`最亮的星星是織女星。…………(鄂教八下葉至善《臥看牽牛織女星》P49頁)
評:引用古詩,不僅顯得有文學色彩,更重要的是點出說明對象,讓讀者對枯燥的說明文產生閱讀興趣。
【第2句】:“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現在大概很少有人用這口吻教訓后生小子了!……(八上吳冠中《橋之美》P101)
評:引用俗語引出說明對象,貼近生活,拉近距離,通俗易懂。
例文學習
【第1句】:“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每當我讀著虞世南的這首《詠蟬》詩時,耳邊似乎回響著那清脆悠遠的蟬聲,腦中也浮現蟬那眠風吸露的身影。(馮朝暉《蟬歌》)
【第2句】:有副對聯是這樣寫的:“因公忙,因私忙,忙里偷閑,喝杯茶去;為名苦,為利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在閑暇恬淡的時候,我也愛喝茶飲酒,算是調節一下自己。(馮朝暉《天生醉客》。)
【第3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這是我國西漢著名學者劉向的名言,指出閱讀對于提高個人素養至關重要。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保持閱讀習慣有30年了。讀書,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馮朝暉《在閱讀中尋求心靈的皈依》)
(七)修辭開頭法
例如:
我應當怎樣來形容印度卡拉瑪姐妹的舞蹈?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來描繪她們的變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個畫家(作曲家、雕刻家)……我就……(冰心《觀舞記》P142)
評:采用設問和排比贊美卡拉瑪姐妹舞蹈有詩歌般的的意境,有圖畫般的色彩,有音樂般的旋律,有 玉石般的靈動……為抒發對印度舞蹈的喜愛和贊美奠定基調。
(八)對比開頭法
例如: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鎮算得寶地。(老舍《濟南的冬天》P55)
評:運用對比手法,將濟南冬天與北平、倫敦、熱帶等做比較,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
例文學習:
花草樹木,可愛者甚繁。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鄭板橋愛竹,文人墨客,吟風弄月,志趣高雅,非我可比。我為常人,咸寧咸安是我的故鄉,生于斯,長于斯,她是舉世聞名的桂花之鄉,我也在桂子花開時節,踏著朝露,迎著陽光,降臨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的,因而對桂花情有獨鐘!(馮朝暉《桂華贊》)
(九)引人入勝法
例如:
許多年前,有一個皇帝,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錢都花掉。他既不關心他的軍隊,也不喜歡去看戲,……他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安徒生《皇帝的新裝》P135)
評:以娓娓道來的講故事方式,引出人物和展開情節,增加了閱讀興趣。
例文學習:
每個工作日的清晨,我步行到校上早讀或查班的時候,一路上總能看到一輛輛滿載著睡眼朦朧幼童的校車,從我的身邊疾馳而過;也能看到年邁的爺爺奶奶,一手提著沉甸甸的書包,一手拿著根小樹枝兒,像趕鴨子上架似的,將孫輩送到校門口;還能看到年輕的母親,喂食毫無食欲的孩子吃早點,不停地催促著,提醒著要遲到了……這時,我不由得想起我快樂的童年學習時光。(馮朝暉《尋找失落的童年》)
(十)欲揚先抑法
例如:
北京人說:“春脖子短。”南方來的人覺著這個“脖子”有名無實,冬天剛過去,夏天就來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見是:“哪里會有什么春天,只見起風、起風,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睜不開,桌子一天擦一百遍……”(鄂教七下林斤瀾《春風》P51)評:橫線部分表達對北國之春的厭惡之情,其后筆鋒一轉,寫出春風到來的威猛有力,掃盡殘冬,先抑后揚。
例析散文結尾常用的幾種方法
馬橋中學 馮朝暉
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
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
——[明] 謝榛《四溟詩話》
古人要求文章的結尾應像豹尾,簡潔明快,收束有力,意蘊深長。清代李漁曾說:“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筆留連,若難遽別”。所謂“媚語”,即富有文采、意蘊深刻的語言。有文采的結尾,耐人尋味,也會讓評卷老師愛不釋手。因此結尾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作文的優劣、得分的高低。
《語文課程標準》第四學段(7—9年級)提到的寫作目標共有十點。其中第四點提到“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第七點提到“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這些都涉及到文章的結尾要求。由此看來打造和擁有靚麗的“豹尾”,才能贏得閱卷老師的“芳心”。
好的結尾評價標準是什么呢 ?《語文課程標準》有關寫作的評價有這么一點:“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結合自己的語文教學和寫作經驗,筆者認為好的文章結尾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第1句】:創新性。即風格迥異,與眾不同;【第2句】:思想性。即發人深省、韻味無窮;【第3句】:藝術性。即開合自如,文采斐然。
2024年高考作文指導:議論文常見開頭方式
精彩的作文開頭能一下子打動閱卷老師的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議論文常見開頭方式,歡迎閱讀。
【第1句】:開門見山式
這是議論文最常用的一種開頭方式。就是開篇就將文章的中心論點擺出來,然后再逐層展開論證,不蔓不枝,主旨豁然明朗。如:《談骨氣》“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一句話單刀直入,開門見山,表明中心論點,簡潔明了。采用開門見山式開頭應注意的問題:寫作前要經過認真的思考,提煉出能夠引領全文主題內容的開頭;這種開頭語言要非常精練,簡潔明了,有一種能使閱卷老師一望便知全文重點的效果。
例: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千百年來,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誠信之風質樸醇厚,歷史越悠久,誠信之氣越充盈中華,誠信之光越普照華夏。誠信早已融入我們民族文化的血液,成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誠信》)
【第2句】:釋題入篇式
釋題入篇法,就是在文章開頭,就對標題或相關概念的含義加以解釋和闡發,表明自己的觀點。這樣開篇,鮮明而簡潔,且有時能較鮮明的展示作者的思考深度。
例: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優秀品質,也是一種道德情操。(《談感恩》)
【第3句】:比喻生輝式
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說明,使道理深入淺出。可使說理變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說理的形象性和靈動性,增強理的感染力。
例【第1句】:自負,像一個泥潭,陷進去就難以自拔;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難以把希望之火點燃。所以,我們既不能自負,也不能自卑。(《自負與自卑》)
例【第2句】:微笑,恰如淌過的溪流,柔和恬靜;微笑,恰似那懸掛的一刀新月,皎潔光亮;微笑,又恰似那挺拔的蒼松,積蓄著萬般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堅忍不拔,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自信滿滿,那便是微笑的力量;如果說,有一種力量可以讓人心頭一暖,那便是微笑的力量!(《這也是一種力量》)
【第4句】:排比點題式
排比手法的運用可達到彰顯氣勢 炫示文采的效果,但要注意緊扣題旨,不能為排比而排比,為文采而文采,以致以辭害義;同時更要注意分句間的邏輯層次,否則開頭就會顯得雜亂無章。
例1:科學家的.意氣,讓他們登上學術的高峰;工人的意氣,讓他們不畏艱苦的條件;學生的意氣,讓我們擁有勃勃的精神。意氣當它代表人類堅韌的意志和寬廣的氣概時,是自古不變的美德,是永遠經典的操守!(《談意氣》)
例2:如果說雛鷹騰飛蒼穹要經歷風雨的打擊,那么,那搏擊長空的意氣就是它那犀利的雙眼;如果說駿馬奔馳于曠野要經歷千萬里奔跑的錘煉,那么,那奔騰萬里為夙愿的意氣就是助其翻越千山萬水的鐵蹄。人,欲傲立于世,成為一代雄主,立一世偉業,那舍我其誰、勇戰萬方的意氣就是其成功的基石。(《談意氣》)
【第5句】:引用名言式
引用名言可達到言約意豐,加深主題的效果。但當你所引用的名言表面上看似與中心論點沒有多大關聯的時候,一定要在所引用的名言與論點之間加上過渡語(看例6)。同時還得注意所引用的名言一定要準確真實。引用法引用的內容是很豐富的,除了引用名言警句以增強論證效果、突出主題外,還可引用古語、諺語、對聯、歌詞、廣告詞等等。這就要求我們有豐富的積累,所以希望大家平時多讀多記,在寫作時才能信手拈來,運用自如。
例:席慕蓉說:“生命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我們都是那個過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記,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銘記。我們乘坐各自獨有的船在左岸與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記該忘記的,銘記該銘記的。(《在忘記與銘記的兩岸》)
【第6句】:對比引入式
運用對比引入式,可直接幫助人們判斷是非曲直,上下優劣,利弊得失,很快步入論述的主題。
例【第1句】:古今中外,凡是在事業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沒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反之,那些懶惰昏庸的人,就難得成就事業。由此,我們可以說:勤則成事,惰則敗業。(《說勤》)
例【第2句】:一位孔繁森,光芒四射,人們提起他的名字,總是與偉大、光明、進步聯系在一起。一位王寶森,臭名昭著,人們提起他的名字,總是與貪婪、黑暗、丑陋聯系在一起。兩個人都走完了人生。但一個永存人間,一個早已被人唾棄。人生的價值,在兩人的鮮明對比中,不是已經顯現出來了嗎?
【第7句】:設問開篇式
就是在文章開頭,先就要議論的問題提出疑問,然后在回答問題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如: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追求什么樣的美?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人們生活中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美的生活方式,這才識我們所追求的最主要的美。”(《青年應該追求什么樣的美?》(采用設問,引起讀者注意,然后自問自答,在釋疑中自然推出全文的中心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