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雞蛋得到的啟示或發明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雞蛋得到的啟示或發明篇一
一上課,仇老師就拿出了一枚雞蛋,故弄玄虛地說:“這是一枚營養價值極高的雞蛋,也是教室里唯一的一枚雞蛋,誰能把他立在桌子上?”我看著這枚寶貴的雞蛋,不禁覺得仇老師異想天開。
“這位同學,你來試一下!”仇老師居然點中了我。我走上講臺,小心翼翼地接過雞蛋,生怕弄碎了它。我把它輕輕地放在桌子上,雙手慢慢松開,一點,一點……“喲!”我望著倒在桌子上的雞蛋,發出了一聲輕嘆。我選擇繼續嘗試,這枚小小的雞蛋好像學走路的娃娃,必須有人扶著才能站起來,一松手就倒在了地下。它總是頑固地“躺”在桌面上,沒辦法,我選擇了放棄。回到座位,我發現我居然緊張地手心直冒冷汗。
接著,老師又請了兩位女生上去,結果都可想而知。老師搓了搓手,一副大顯神功的樣子說:“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我瞪大了眼睛,迫不及待地想看奇跡的發生。“這個時候,我需要調整呼吸,做到心如止水,氣若……”老師又開始故弄玄虛了。“咔嚓!”雞蛋碎了。我看著這枚雞蛋,不禁傻了眼。教室中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面面相覷,完全不清楚這時什么情況。接著班級里爆發出了嘲笑,老師居然把這個雞蛋給打碎了!
仇老師等教室里安靜下來后,一臉嚴肅地說道:“我并沒有說不能打碎雞蛋,只是你們都被常規的思維給禁錮了。”
看著那立著的雞蛋,我不禁有所感慨:是啊,人生就要有理想,有突破,如果被思想的牢籠禁錮了,那么牢籠外的美好和精彩就都看不到了。所以,我們一定打破思想的牢籠,擁有自己的主觀立場,不要人云亦云。其實往往是先有想象再有突破。“robot”這個單詞,是先在一位作家的劇本里出現的,可誰曾想,幾百年后,先進的技術真的造出了“robot”。
再次望著那枚雞蛋,我思緒萬千……
雞蛋得到的啟示或發明篇二
今天,老師讓我們每個四人小組都帶來了一個雞蛋。上課了,老師故作神秘地說:“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小小的雞蛋是捏不碎的,你們相信嗎?”“不信!”“不可能!”“開玩笑吧”在同學們的質疑中,老師讓我們通過實驗“讓事實說話”。
老師宣布了游戲規則:請同學上講臺示范捏雞蛋。只能用手掌的力量而不是手指。為了打破老師的“謊言”,同學們都饒有興趣地舉手參加實驗。
首先上場的是我們班個子最小的葉秋蕓同學。只見她毫無信心地走上了講臺。開始捏了,葉秋蕓一下子就用盡了吃奶的力氣:小手不停地顫抖著,身子往后傾斜,小臉通紅通紅的。可是,雞蛋卻像堅硬的石頭一樣完好無損,似乎在嘲笑葉秋蕓:“小姑娘,你就別浪費力氣了,我是不會破的!“最后,葉秋蕓只好唉聲嘆氣地放棄了:”哎,我連小小的雞蛋都捏不破。“我想:這一定是因為她的力氣小,捏不破情有可原。
接著上場的是我們班力氣最大的小胖子萬子鵬同學。他自信滿滿地走上講臺,迫不及待地卷起袖子,一副來勢洶洶的樣子。突然,他擔心地問老師:“我等下捏碎了要賠嗎?”一句話就透露他信心十足。“放心捏吧,不用你賠!”老師的臉上掛滿了神秘的笑容。好戲開場了!萬子鵬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越捏越猛,最后不得不向天長吼一聲,雞蛋依舊紋絲不動。“這小家伙果然堅硬!”此時的萬子鵬就像一只斗敗的公雞——灰溜溜地走回座位。
最后,老師還讓我們在四人小組內親身實驗,看來前兩位同學沒有騙我們,太不可思議了!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雞蛋殼雖然薄和輕,但當我們用力捏雞蛋時,雞蛋的力量就會均勻地分散到各個點,因此,手掌根本捏不破雞蛋,這叫做“薄殼原理”。科學家正是運用這個原理,設計出許多輕便而穩固的建筑,如:上海科技館、鳥巢……構成一幅幅絕世佳作。
小小的雞蛋真是我們的好老師啊!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就能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作出對人類有益的事情呢!
雞蛋得到的啟示或發明篇三
今天,老師和我們打了個賭,老師說:“你們把雞蛋放在手心,單手用力握住,雞蛋一定碎不了。”同學們聽了,議論紛紛,有的喊道:“雞蛋一定會碎,老師騙人!”有的說道:“是啊,老師,別以為您是老師,長者,就哄騙我a們,老師,現在的小孩可聰明了,不是您兩三下就騙著的。”老師信心十足的說道:“不信是嗎?那你們回家做個試驗,看到底碎不碎,行不。”“行!”大家大喊。
我迷惑不解地回到家,一見媽媽正要把雞蛋磕碎。只聽見一聲“嗑”,雞蛋碎了,蛋黃和蛋清流了出來。我腦袋里的問號更大了,心想:一個雞蛋稍微碰撞一下就碎了,怎么放在手心,用力握,都捏不碎呢?我跑去問媽媽,媽媽一臉微笑地答道:“老師不是叫你做試驗嗎?不過,媽媽相信老師說得沒錯!”“糟了,連媽媽都信老師,那我們打的賭怎么辦啊,還是做試驗吧,得出試驗結果再說。”我輕輕地自言自語道。
我打開冰箱,拿出一個雞蛋,輕輕地放在手心,用力握住,我咬著嘴唇,臉漲得通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連吃奶的力氣都使上了,我以為,我一松開手,雞蛋的蛋清蛋黃就流出來了。可我松開手一看,雞蛋居然還安然無恙地躺在手心,原來,我的手出汗了。我以為,這是我的幻覺,可我又試了第二次、第三次……雞蛋總是毫發無損地躺在我手心。我心想:雞蛋平時那么易碎,可這次為什么那么神奇啊?
我百思不得其解,去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個兒上網查查看。”我打開電腦,開始了網上資料查詢,終于知道了雞蛋的秘密:雞蛋殼雖然很薄,但它是橢圓形的,當你去捏它的時候,它會把你使出的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位,所以就能承受很大的力量,人們稱這種結構為“薄殼結構”。
人們把這種“薄殼結構”運用到了建筑學中。比如:我們熟悉的人民大會堂,還有北京火車站,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等都利用這種結構,因為這種結構既輕便又省料;人們還設計了趙州橋、安全頭盔等。
啊!小小的雞蛋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雞蛋得到的啟示或發明篇四
有這樣一本書——書中沒有一個字,卻處處是學問,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讀這本書的人,不僅會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還會為這本書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上作文課的時間一到,梁老師帶著一個裝滿水的玻璃鋼,一個掛著笑臉的雞蛋、一根筷子和一包食鹽出現了。看到這幾樣沒有任何關聯的東西,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想:梁老師今天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過了一會兒,梁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六個字“會游泳的雞蛋”,一些知道的同學大聲說:“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仍疑惑不解,難道雞蛋真會游泳?怎么游?
只見梁老師先把雞蛋放到玻璃鋼里,只聽到“撲通”一聲,雞蛋就沉到了水底,我想:雞蛋沒有浮起來呀!接著,梁老師又往水里倒了一些鹽,原來清澈的水變得有些渾濁了。
“咦,雞蛋稍微立起來一點,但還是搖搖晃晃,像喝了酒的醉漢,可是離浮起來還遠呢!”我自言自語地說。梁老師又倒入一些鹽,并用筷子快速攪拌,好讓鹽溶化得快些,隨著攪拌,雞蛋像一位舞者在原地轉圈,梁老師一邊加鹽,一邊攪拌,“雞蛋真的離開杯底浮起來了!”同學們異口同聲地歡呼著。
我也被這奇異的雞蛋所吸引,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它,雞蛋像在空中跳起了芭蕾舞,不一會兒,雞蛋露出了光禿禿的腦袋,梁老師攪拌時,我們看見水跟原來的比,白了許多,呈乳白色。最后,梁老師幾乎倒入了整包鹽,攪拌之后,雞蛋露出了臉蛋,像一個小孩子在水面上仰泳,我們不禁發出了一聲驚嘆。
后來我才知道:清水加入食鹽,讓水的密度變大了,當水的密度超過了雞蛋的密度,雞蛋就會浮起來。
這次實驗真有趣,用生活中這些看似沒聯系的東西組合在一起,竟有這樣大的學問。生活就像一部百科全書,等我們去觀察,去發現。
雞蛋得到的啟示或發明篇五
上課了,老師拿出了一個層層包裹的紙球,層層剝開,里面竟然是個雞蛋!老師宣布:今天,我們要立雞蛋。
首先,老師請楊敏舒同學上臺,要求不借助任何外物,把雞蛋立在凳子上。只見楊敏舒同學拿著雞蛋,彎下腰,兩手扶著雞蛋,雙眼緊盯著它,微微調整雞蛋的位置,讓它直立,然后兩手開始一點一點地松開,此刻班級里鴉雀無聲。我目不轉睛地盯著她,老師也捂住了胸口,似乎也在擔心著這個雞蛋的命運。只見她的手一點一點地松開,雞蛋仍然保持著直立。我以為成功了,可是,就在楊敏舒松手的那一剎那,雞蛋立馬就倒了下去,楊敏舒又嘗試了好幾次,結果都失敗了。
楊敏舒沒有放棄,又重新開始了,她的手在抖,當她把手松開時,奇跡發生了!雞蛋立起來了!但遺憾的是,沒過幾秒鐘,雞蛋又無法保持平衡倒了下去。最終她放棄了挑戰。
這時,一位同學問:“老師,可以把雞蛋敲碎嗎?”老師回答道:“我只有這一個雞蛋,要是弄壞了你可要賠我一塊兩毛六分錢。”
說完,老師又請了一位同學,和之前一樣,也失敗了。
看著同學們都沒有辦法,老師便開始大顯身手,說道:“立雞蛋要手穩、心靜。”說著他便閉上眼睛,深呼吸,接著雙手拿著雞蛋,漸漸地靠近桌面,只聽“嗒!”的一聲,雞蛋穩穩地立在了桌子上。有些同學疑惑地問:“老師,你剛才不是說不能砸碎雞蛋嗎?”老師笑道:“我可沒說,我說的是我只有一個雞蛋,砸碎了要賠錢。”同學們恍然大悟。
班級里的這次立雞蛋活動,讓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要沖破思想的牢籠,巧妙地識別出別人的誤導,跳出大腦的局限性,更加大膽地去想象。
雞蛋得到的啟示或發明篇六
大自然帶給人們許多啟示:一群螞蟻抬著骨頭走,那是告訴人們要齊心協力;大雁成群結隊飛過天涯,那是啟示人們要目標一致;梅花雪中傲放,那是啟示人們要堅韌不拔。我從捏雞蛋的游戲中也受到了啟發。
今天上課時,老師從一個紅色的袋子里拿出了一個雞蛋,接著問我們:“你們誰上來捏一下?”我高高的舉起手,老師點了我,我信心十足的走上去接過雞蛋,緊緊地握住,將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到手心,臉都脹紅了,可雞蛋卻毫發無損。我心想:這是個鐵雞蛋嗎?我又試了好幾次,可就是捏不破,手中的雞蛋好像在譏諷我,說:“下去吧,哈哈哈!”我不服氣地又試了一次,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可雞蛋還是安然無恙,我只好敗下陣來。
哎,沒辦法了,只好請出我們班上的大力士萬梓煜了,只見大力士運足了力氣,一只手緊緊地握著雞蛋,手抖得厲害,脖子暴著青筋,可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啊,最終大力士也沒有捏破雞蛋。同學們在下面議論紛紛,有的說這個雞蛋是熟的,有的說這個雞蛋是鐵做的。
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平時雞蛋碰一下就會破,為什么這次我們使了這么大的力氣,雞蛋都不能被捏破呢?在我再三追問下,老師為我們揭開了謎底: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承受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所以當一個人握住雞蛋使勁捏的時候,無論怎樣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破。頓時,我腦洞大開。
所以建筑師們根據“薄殼結構”的原理設計出了許多既輕便又省材料的建筑物。如: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以及很多著名建筑的屋頂都采用了“薄殼結構”。
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還有很多:因為草割傷了魯班的手,魯班發明了鋸子;因為蘋果砸到牛頓的頭,牛頓才發現了萬有引力;因為用手捏不破雞蛋,所以發現了“薄殼原理”……大自然還有許多未解之謎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
雞蛋得到的啟示或發明篇七
每當想起小時候吃雞蛋出“洋相”的事,我就覺得害羞和好笑。
記得五歲那年的六月六,媽媽和大姨、小姨相約帶著各自的孩子去看望外婆。到了外婆家,外婆高興得合不攏嘴,趕忙給我和弟弟妹妹們煮了雞蛋。給我們發雞蛋時,外婆說:“多煮了一個雞蛋,看你們誰先吃完,就把這個雞蛋給誰!”說完外婆便轉身去廚房做飯了。
我眼尖,首先挑了一個最大的,心想:我一定得“再來一個”!我迅速把蛋殼磕破,更是恨不得雞蛋沒殼,好讓我一口吞下再得到另外一個……我邊剝邊觀望弟弟妹妹們,只見他們不慌不忙,一邊剝一邊小口小口地吃著,嚼得還津津有味。我呢,則把蛋殼剝完,將整個雞蛋一下子塞到嘴里,心想:這第二個雞蛋我可是臉盆里摸魚——十拿九穩了。想到我可以擁有兩個雞蛋,心里是美滋滋的。
哪知雞蛋將我的小嘴塞得鼓鼓的、圓圓的,轉不過個兒,無法咀嚼。我伸直脖子想像豬八戒吃人參果那樣,來個“囫圇吞蛋”,可雞蛋到了喉嚨口就卡住了,吐不出來,咽不下去。當時可真是長蟲爬進酒瓶里——進退兩難,憋得我上氣不接下氣,滿臉通紅,眼淚直流,想哭卻哭不出聲,想叫又叫不出來。
妹妹見我狼狽的樣子,趕忙喊媽媽,媽媽聞聲從廚房里跑出來,一手扶著我的后背,一手伸進我的嘴里掏,還大聲喊大姨和小姨也過來幫忙。大姨抱著我的頭,小姨給我捶背,終于掏出了卡在喉嚨里的雞蛋。媽媽這才長出了一口氣,數落我“吃嘴”。我委屈地流著眼淚。
緩過勁兒之后,我尷尬地望著弟弟妹妹們,他們一個個都順利地吃完了雞蛋,而我呢,不僅沒吃著,還吐出了一個。
這件事盡管讓我出了一次“洋相”,然而卻使我明白了兩個道理:第一,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將會適得其反。第二,不能自私自利,要像孔融讓梨那樣懂得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