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賀卡教案優質課 幼兒制作賀卡 教案反思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優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幼兒園賀卡教案優質課 幼兒制作賀卡 教案反思篇一
《雪地賀卡》是鄂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真誠”,“真誠”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孩子的童年也需要真誠的關懷,被真誠的心靈溫暖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沒有童話的童年,沒有幻想的'童年,沒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是本文的思想主旨。這篇是寫給兒童看的,因為兒童的心靈純真,情感真實,心理上更為好奇,更趨于趣味和幻想,他們往往把神話、童話乃至夢幻當做真實,他們喜歡沉浸在自己的童話世界里,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純真、美好的孩子氣!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成人,現實的、理性的、功利的東西在人身上不斷的增加,在喪失孩子氣感受的同時,往往也可能流失一部分純真、美好和童趣,所以,這篇也是寫給“長大了的孩子們”看的,希望能喚醒那美好純真的童子。
課文從整體來看,以時間為序,以賀卡為線索,展開了具體的故事情節的敘述,語言平實質樸,卻處處流露著感動人心的情愫,這情愫來自于小女孩劉玲對雪人的關愛,更來自于“我”對這純真童心的呵護和珍重。
⑴、學會10個字。
⑵、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理解課文內容,圍繞“一個帶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這句話體會童心世界的美好和純真。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本文使學生珍愛童心,珍惜童年。
【教學難點】理解“我”為什么鄭重其事替雪人回了一張賀卡,然后又不回了?”理解“一個帶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
1、樹立人物形象,使學生融入角色。表面來看是一篇敘事的課文,有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有生動有趣、耐人尋味的故事情節,在閱讀教學中的主要策略是以故事為依托,激活學生的內心體驗,逐步樹立劉玲這個人物形象,讓學生從這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中感受到通信的可貴與真摯,因此,圍繞劉玲寫給雪人的和我的兩封信來來做,通過各種形式的而朗讀來引導學生融入“劉玲”這個角色之中,使人物形像在學生心目中逐漸鮮活起來,讓學生從劉玲身上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從而喜歡上這個主人公,產生閱讀興趣!
2、引導學生從重點詞句中感受“我”的情感變化。如果說劉玲是中的第一主人公,那我就是中的第二主人公。在文中3、6、8三個自然段中都非常具體地描寫了我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我”對劉玲的童心的珍愛之情以體現童心的可貴。
3、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本文的內容和人物形象都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引導學生制作一些賀卡,并寫上幾句話,送給他人。這樣的活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從實際出發,用自己的行動去播撒愛心,珍惜自己寶貴的童年時光!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曾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確實,好的開頭使課堂成功的一半。課堂伊始,利用和教師深情地導語創設情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以賀卡為線索,抓住學生自己提出的兩個問題導入新課,學習課文。
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自主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運用讀(課文)——思(問題)——劃(重點詞句)——悟(感受)學習方法。第一次“我”為什么要給雪人回賀卡?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對關鍵的詞、句,進行反復品味,層層剝筍,逐漸深入,抓住“格外心動”,讓學生再讀賀卡,是什么讓“我”心動呢?通過細讀細品引領學生領悟原來是劉玲純潔的愛心讓人心動。抓疑問句反復讀,評讀,抓重點詞理解含義和換詞理解作者用詞的獨具匠心,同時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寫作中用詞要思量。
1、主要讓學生讀劉玲寫給雪人的第二張賀卡,然后設身處地的去想,假如是你看了賀卡之后你會不會再給劉玲回信呢?然后學生的意見也不統一,有的說回,有的說不回,不論是回和不回,都是出于關愛劉玲的美好心愿,也有學生說想回又不想會,猶豫不決,這也正是文中“我”的別樣心情啊,再扣住“別樣心情”,扣住“兩難”心緒,引導學生學生與文本對話,作者最后為什么還是不回呢?由文字而內容,有感受而內心,深深理解作者不回信的美好愿景,也很好地完成了在學生心目中凸顯善待呵護一個童年的美夢的心靈與形象的熏陶。
雪地賀卡讓我們感受到在寒冷的冬天那份濃濃的暖意,賀卡傳遞的是一份關愛,一份真情,一片愛心。讓學生寫賀卡,一方面讓學生進行遷移寫訓練,真正做到讓學生讀中學寫,使語言文字訓練扎實到位。另一方面,讓學生也去體驗傳播愛心的快樂與幸福。
教學設計中,我想法設法讓學生悟出文字的美,領會文字的情,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對于語言文字進行了咀嚼,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他們的想象能力,朗讀能力,品詞析句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養,三維目標得到了較好的落實。但由于我個人的調控能力有限,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不夠,很多時候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被動地學習,這需要我今后不斷加強學習與鍛煉。
幼兒園賀卡教案優質課 幼兒制作賀卡 教案反思篇二
1、傳統的計算機課程轉變為信息技術課程,不但是課程內容的變化,而且也是教與學方法的變化。傳統計算機課程強調的教學方法是講練結合,忽視學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教育強調的是探究性學習、協作性學習和自主性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的結合。信息技術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學時,一要教會學生學習信息技術,二是要讓學生學會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本節課就是基于這個理念進行的教學設計。在整個教學中,我始終努力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是手段,能力培養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我靈活機動地運用自主學習、討論式、協作學習和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去求知、去探索,讓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到整堂課的教學中。
2、 依據新教學理念、學科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為本課設計以下學習目標:
掌握制作賀卡的具體步驟。
充分使用藝術字工具提供的各種功能,寫出色彩豐富、格式多樣的藝術字,使賀卡更加精美。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能進行頁面設置、綜合處理文字、圖片。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能夠靈活應用學過的知識,結合本節內容,設計制作出美觀新穎、表現力豐富的賀卡。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學生體驗到把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運用到生活的樂趣。
信息技術重視實踐操作,因而本節課學習重難點是:
1、掌握制作賀卡的基本步驟。
2、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制作一張精美的賀卡。
精美的賀卡用1課時進行教學。我的教學設想是:設置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cai課件演示一組精美的賀卡,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學生有一種感性上的認識,激發了興趣,便躍躍欲試,想親手制作一張賀卡,自然引出新課內容。
第二環節:探求新知,掌握技能。這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先采用討論法,讓學生自主學習,總結出制作賀卡的步驟,這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根據這個步驟,師生共同制作一張賀卡。在進行這一活動時,使學生產生對知識與技巧的需求,即“做中學”的教學方法。這一活動中,教師少而精的講解,可以使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維,并按自己的思路提取所學知識,連接思維斷點,將學過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讓學生在看清、聽清、想清的基礎上再去操作,這樣更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第三環節:運用知識,拓展練習。實踐是綜合開發智能的重要環節。我根據學生不同能力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因材施教,鼓勵學生求異和創新。 學生在掌握賀卡制作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后,讓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全面、綜合地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制作出多姿多彩的作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第四環節:評價作品,總結延伸。小組互評作品,并推薦出優秀作品進行展示。教師要鼓勵學生參與小結和評論,相互交流,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業。另外學生回顧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并將其系統化,掌握其內在聯系,這也是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將為今后的學習埋下伏筆。
教法
教學中應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我采取以下方法:
1、任務驅動法:在任務驅動的模式下,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且設計開放的任務,使學生的作品多姿多彩,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演示法:把制作的賀卡展示給學生,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把握,并從中獲得啟迪,從而解決問題。同時也給學生制作作品提供了模板,讓學生明白作品需達到的要求。
3、討論法:圍繞某個問題進行討論,以形成正確的觀點、方法,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
4、直觀教學法:利用newclass教學系統、計算機等工具,演示制作過程,請幾個學生上講臺演示操作,邊演示邊講解。
5、成果展示法:將部分學生作品在全班展示,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后續學習的熱情。
學法
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采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自己總結歸納出制作賀卡的步驟。同時在明確任務后,全面、綜合地運用所學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制作精美的作品。
2、協作學習。在小組學習中,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成功,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1、明確評價目的:既導向鑒定,更激勵改進。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手段,對教學活動加以調控,激勵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促進發展。制作賀卡時,通過對學生操作過程和最終作品的觀察,讓學生自評、互評,就可以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反映出學生學習時存在的問題。這時,教師應在充分肯定每一位學生勞動成果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要采納別人的合理建議。
2、把握評價標準:輕統一評價,重個性評價。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重視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評價。只要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提高、有發展、有創新,就應該得到肯定和贊賞。比如在賀卡的制作中,處理賀卡背景時,就由于學生的程度不同,而制作的作品也各不相同。這時教師的評價應針對不同學生制訂相應的標準,而不是用一個標準。
3、充實評價主體:變被動評價為主動評價。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評價,教師要敢于接受來自學生的評價,使自己成為評價的客體,營造出教學過程中師生平等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去評價他人,在評價中學會與他人合作。鼓勵學生既要接受外部評價,又要積極開展自我評價,認識自我價值,增強自信心。
4、優化評價方法:輕量化鑒定,重定性分析。在評價中要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充分對學生操作過程、解決問題的思路等方面進行評價。
以上是我對《精美的賀卡》一課的教學認識,若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幼兒園賀卡教案優質課 幼兒制作賀卡 教案反思篇三
《美化教師節賀卡》是龍教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第五冊第三課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它以前面學過的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藝術字、剪貼畫、圖片等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在圖文并茂的幻燈片中添加背景的制作方法,使幻燈片更加的美觀。為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創作提供較為完整的知識構架,給學生提供一個“將我所學,為我所用”的遼闊空間。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和操作使學生了解“背景”命令,使學生掌握使用“背景”命令設置幻燈片的背景的方法。培養學生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審美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信息的綜合素養。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生自學,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自主解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后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同學們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
重點:“背景”命令基本操作方法。
難點:利用圖片設置背景。
本課采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自學探究”等。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信息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因此,本課采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教學模式。通過創設一個選美的情境,設置一個個任務,引導學生自學教材內容,自己動手操作實踐,并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提供背景圖片,幻燈片。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導質疑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三)鞏固練習,體驗樂趣
(四)歸納總結,完成構建。
首先出示兩張幻燈片(一個是有背景 ,一個沒有背景):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選美比賽,請從教師給出的演示文稿(一、二)中選出最美和最丑的幻燈片,并請說出自己的理由。
學生觀察放映后進行小組討論,發言。
通過選美比賽可激發學生興趣。討論時,應引導學生找出以下內容:有的幻燈片有背景,有的沒有;有背景的漂亮,無背景的不漂亮; 引出問題:
什么樣的命令能設置背景讓幻燈片變美?
請同學們打開格式菜單,找到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命令:“背景”。(提示,右鍵菜單出可找到)
請同學們使用“背景”命令設置演示文稿一的幻燈片的背景,看看聰明的你,能不能自已學會這個命令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礎上兩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
用“背景”命令加背景,有多少種選擇?(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馬上讓學生自主看書學習、給孩子解決簡單問題的機會,讓孩子初步品嘗到成功的快樂。用激勵性的語言請學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的目的: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小組討論的目的是培養協作精神。)教師巡視課堂,觀察學生探索情況,注意學生出錯的地方,這些問題用演示系統投出。
教師重點演示下列三個方面:
(1)是選擇不同的顏色作為背景;
(2)是選擇用圖片作為背景;
(3)是選擇過渡填充效果作為背景;
(根據學生能力,靈活處理本處教學:
對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通過自行研究找到解決的辦法。
對能力較弱的學生,則由教師引導完成這個教學點。
教師演示時,對“用圖片作為背景”命令要著重強調,幫助學生找到圖片所在的位置。(突破難點))
請學生為學校的一名老師的幻燈片加背景,要求至少用上顏色、過渡、圖片、這三個選項,然后相互比較,看誰做得好。
要求用顏色、過渡、圖片的目的在于考察學生全面掌握的情況,學生設置背景后,教師機通過演示投出,請全班同學比較,找優點和缺點。(集體評價學生學習效果)
幫助老師做事,是小學生都喜歡做的事,學生們都能做得非常認真。最后通過相互比較,集體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參與欲。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命令?這些命令有什么用?
2、“背景”命令中各個選項你最喜歡哪一個?請說說你的理由
通過學生回答問題進行小結。
為了檢驗和促進每個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
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的總體的思路是:
1、由選美比賽引出:“背景”命令
2、學生自主探索這個命令的使用方法。
3、教師演示這個命令的使用。
4、以幫助老師做事,強化練習,鞏固新知。
5、相互比美,相互比較,采用集體評價,以比美的方式調動學生情緒,激勵學生進一步研究怎樣設置背景。
幼兒園賀卡教案優質課 幼兒制作賀卡 教案反思篇四
1、教材簡析
《雪地賀卡》是六年制小學鄂教版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課文。作者:鮑爾吉原野,一位蒙古族的警察作家,與歌手滕格爾、畫家朝戈被稱為當今中國文藝界的“草原三劍客”。《雪地賀卡》可以說是頗能體現鮑爾吉原野寫作風格的一篇小小說。“沒有童話的童年,沒有幻想的童年,沒有秘密的童年不是幸福的童年!”是本文的思想主旨。表達了作者對童心的珍惜。
課文從整體來看,以時間為序,以賀卡為線索,展開了具體的故事情節的敘述,語言平實質樸,卻處處流露著感動人心的情愫,這情愫來自于小女孩劉玲對雪人的關愛,更來自于“我”對這純真童心的呵護和珍重。
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可分為起因、經過、結果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所在的城市沈陽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很大的雪,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發現了一個與眾不同的雪人,雪人的胸前插著一張賀卡,是一個叫劉玲的孩子寫的,表達了她對雪人的關愛之情。而“我”被劉玲的純真童心深深地感動和吸引,似乎作為一個成年人已經好久沒有感受過這般賦予童話的美好心靈。
第二部分(第4—7段):寫“我”以雪人的名義給劉玲寫了一張賀卡,表示愿意與她作好朋友,并祝福她學習進步,永遠快樂!劉玲收到賀卡,高興得跳了起來,以為夢中的神化實現了,但她的同學和父親卻告訴她這一切都是假的,是大人寫的。于是劉玲再次發出賀卡發出疑問“那大人是誰?”這樣的疑問也使“我”心中產生別樣心情:到底是把真相告訴劉玲,還是將游戲繼續下去?此時的“我”也犯難了,告訴自己“在這場游戲中,我應該小心而且罷手了。”
第三部分(第8—9段):寫“我”最后的決定:既不把事情的真相告訴劉玲,又不再寫回信給劉玲,就讓她驚訝著,期待著,將這個關于雪人的秘密當作一次奇遇,保存在她童年的記憶里。
2、教學目標
⑴、學會10個字。
⑵、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理解課文內容,圍繞“一個帶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這句話體會童心世界的美好和純真。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本文使學生珍愛童心、珍惜童年。
教學難點:體會珍惜純真的童心,對世界要充滿信任與期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流暢,通俗易懂,是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良好途徑。因此在教學本文時,自己通過如下流程,使學生體會童年、童趣、童心、童真,理解作者對兒童的關愛、對童心的呵護。
㈠、創設情境 撥動心弦
㈡、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㈢、誦讀想象 體會情感
㈣、研讀課文 釋疑解惑
㈤、總結全文 點明主旨
㈥、學習拓展 自創賀卡
(一)、創設情境 撥動心弦
導入:下雪了,美麗的雪花紛紛揚揚從天而降,像一個個精靈,又像白衣天使下凡,使大地銀裝素裹。同學們想一想自己兒時下雪天的情境,是在雪中奔跑、跳躍、歡呼、爬著、滾著;打著雪仗、滾著雪球、堆著雪人。可是有一個小朋友在一個下雪的冬天里收到了一封“雪人”給她的賀卡,這個發生在冬天里的故事就是: (板書課題: 雪地賀卡)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本文寫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你想知道故事的情節嗎?請同學們把課文默讀一遍,并思考:
1、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怎樣的?
2、給老師和同學講一講這個故事。
(三)、誦讀想象 體會情感
1、文中有幾張賀卡?都是誰給誰寫的呢?
2、分角色朗讀文中的三張賀卡,體會一下劉玲的情感和“我”的情感。
①劉玲的兩張賀卡,體現了怎樣的情感?
劉玲的童年 童趣:贊美雪人
童心:同情、關心、祝愿 (純真、美好的心靈)
童真:等待回復
②“我”替雪人寫給劉玲的賀卡,體現了“我”怎樣的情感?
(“我”對童心的呵護和珍愛,真心的祝福)
(四)、研讀課文 釋疑解惑
1、明知是假的,“我”還鄭重其事地替雪人回了一張賀卡,后來卻又不回 了。“我”為什么這樣做?請同學們分析一下“我”這樣做矛盾嗎?
(作者想保護純潔的童心,他知道作為一個孩子應該有夢,應該有對童話的神往,有對生活的某種期待,應該富有想象力,這種情感是美的。作者想延續孩子美好的想象,所以代雪人給孩子寫信。作者說“不知這樣做對不對”,是怕創造的童話境界嚇著孩子,自然孩子沒有那么脆弱,孩子知道是一個大人在跟她對話。作者這樣做沒什么不對。)
2、“我”會將這個游戲繼續下去嗎?
(抓住“別樣心情”來激活學生內心的體驗,并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我”的矛盾心情。)
(五)、總結全文 點明主旨
“一個帶有秘密的童年是多么幸福。”把本文和自己的童年生活結合起來想一想,談談自己童年生活的“奇遇”和“秘密”。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孩子活潑可愛,充滿幻想,充滿對世界的渴望。因為幻想,因為好奇,孩子有許多可笑的舉動,有許多大人不解的快樂秘密,這些秘密使孩子的世界豐富多彩,也使他的成長充滿情趣。所以說,帶著秘密的童年是幸福的。)
(六)、學習拓展 自創賀卡
⒈同學們,給雪人寫賀卡是多么有意思呀!你也想寫賀卡嗎?那就自己動起來吧!
⒉學生自創賀卡。
⒊展示學生的賀卡作品。
⒋總結并齊讀課題。
附:板書設計
18雪地賀卡
1、發現雪人懷中賀卡,被深深打動 珍惜童年
2、替雪人回復賀卡,小心保護孩子的“夢” 珍愛童心
3、感嘆有秘密的童年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