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名著讀后感600字
“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界名著讀后感600字篇一
我讀了一本名叫《魯濱遜漂流記》的書,一部家喻戶曉的現實主義回憶錄式冒險小說,是18世紀英國著名作家笛福受一個蘇格蘭水手海上遇險的經歷啟發寫成的。作者笛福在書中塑造了一個勇于面對自然挑戰的`新型人物—魯濱遜·克魯索。主人公幼年就愛好航海,為了堅持自己從小的夢想拋開了有錢的家庭,航海無數次。終于這一次他的航船遇難了,船上的所有人都死了,只有他存活了下來,于是這場長達28年的漫長的路途開始了。
他做了一枝竹筏,把一些食物與生活用品用竹筏運到了一個島上,用船的帆布做帳篷吃著船上帶來的干糧然后靠打獵維持生計后來他研發了一些水稻與蔬菜,并開始在島上種植。還訓練了一批山羊做肉食的來源。后來制作了一些簡單的家具放在山洞里,隨后自己也搬了過去。
是一場勇敢者的挑戰,敢于挑戰你才可能成為英雄被后人所崇拜。
我不得不崇拜他,他敢于挑戰,運用自己的智慧與勇敢獨自一人在島上生活著28年,如果是我的話一定是哭著鼻子在荒島上放棄了求生的意識等待著死亡,可他卻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生命的奇跡,用勇氣打敗害怕危險的心里。這也更讓我懂得了害怕危險的心里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著這本書的主人公一樣,不管你遇到了什么困難,請你勇敢的面對,不要輕易放棄。不管你遇到了什么危險,請你不要害怕,與危險抗爭,堅強的走下去-----勇氣+智慧+不害怕危險的心里>一切艱難險阻。讓我們每個人都在人生的大海里揚起生命的風帆遠航吧!
世界名著讀后感600字篇二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會讀到一些書。我今天就來介紹一下我讀過的一本好書一一《西游記》。
我們的人生大概是起起伏伏,需要受到磨難的。例如在《西游記》里,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大山以后,被觀音菩薩安排到了取經的隊伍之中,成為了唐僧的大徒弟。但是,孫悟空并沒有只是用一個筋斗云,把唐僧直接帶到西天,然后完成任務,而是一步一步地,把唐僧護送到西天。如果那樣,唐僧和孫悟空他們缺少磨難,菩薩是不會給他們真經的。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在我們慢慢長大的同時,也要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時可能無可避免地會受傷,但這些成長的經歷、人生的體驗是不能替代的。
過去的美好,阻止不了成長的腳步。在《西游記》中,孫悟空經歷了"三打自骨精"這一難后,被唐僧冤枉,回到了故鄉花果山。他到了花果山,然后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不過后來,他再次被八戒請回取經隊伍,保護唐僧,此后直到取經完成,被封斗戰勝佛,他也沒有再回花果山。這啟示人們:人總是要成長的,過去的永遠無法替代現在的。
記得在我去年期末考試時,考得了總分全班第一的好成績。但是我心里明白:過去的已經過去,成長的腳步無法回到過去,我要激勵自己,在這一學期再續輝煌。
《西游記》中的孫悟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勇往直前。孫悟空每次遇到什么妖魔鬼怪,總想掏出金箍棒,和它們打上一架,而不管妖怪的寶物有多厲害、武藝有多高強。他總是毫不懼怕,義無反顧。受此啟示,我在學習上遇到了什么難題、怪題,總是會想到孫悟空的精神。我想到孫悟空,面對那些題目,就會振奮精神,鼓起勇氣,將它們一一戰勝。
《西游記》真是一本好書啊!你們也快拿起一本《西游記》,看一看吧!
世界名著讀后感600字篇三
十一長假,我沉浸在《神秘島》的世界里。
《神秘島》是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是他代表作——科幻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本,小說講述了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五名美國北軍俘虜在逃離時被拋神秘荒島的經歷。在荒島上,他們憑借智慧,勇氣,毅力,建立了富庶的家園。
小說情節波瀾起伏,險象環生,并充滿豐富的科學知識。在有趣的文字中學到廣博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歌頌了主人公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和洋溢著強烈的追求自由和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
聰明有領導才能的工程師史密斯,記者史佩萊,忠誠的黑人仆人納布,勇敢忠誠的狗托普,水手潘克洛夫和少年赫伯特和后來改邪歸正的艾爾通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用他們險象環生的經歷為我們寫出這本《神秘島》。
本書能使讀者把心吊起來,仿佛身臨其境,書中的主人公運用自己的知識與智慧,四年來,從白手起家到衣食無憂,每個讀者都為他們感到高興。
主人公十分愛國,把那座荒島取名為“林肯島”,還用祖國的地名為“林肯島”上的景色命名,這每一點,都深深的體現出主人公的愛國情懷。
書中從一開始就為我們勾勒了一個神秘的角色,下文也有種種怪事發生,無不讓我們聯想到那個一開始就出現的神秘人,引著我們,十分想看下去(看下去)。
本書通過有趣的故事還教會我們很多道理:不拋棄,動腦筋(要思考),勇敢等,真是沒有說教勝過說教。
最后,神秘人總算是公開了——尼摩船長,我十分興奮,這不是《海底兩萬里》的角色嗎?儒勒。凡爾納巧妙地將《海底兩萬里》與《神秘島》連接在了一起,讓我突然想再去翻翻那本《海底兩萬里》了。
工程師史密斯先生利用自己的知識造出陶器、玻璃、金屬、風磨、電報機……以及眾人的團結,勇氣,這每一點都值得我們學習。
世界名著讀后感600字篇四
我以前很不喜歡看世界名著,覺得世界名著都又乏味又復雜,看不懂。可是今年,在老師的推薦下,我利用暑假時間,看完了英國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著名小說《格列佛游記》,才發現世界名著原來也十分有趣。
《格列佛游記》講的是書中主人公格列佛醫生在一次航海失事后,意外經歷了在小人國利立浦特、大人國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勒皮他和慧骃國四個國家的游記。分了四章來描寫,通過格列佛在四個國家的奇遇,巧妙地抨擊了英國當時的貪腐政局,是一部杰出的諷刺小說。
先一開始,復雜的人名、地名和航海術語看得我頭暈眼花,感到十分乏味。可是當我耐住性子看下去后,越往后我的興趣就越大。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格列佛一波三折的經歷都深深吸引住了我:“他到底回英國了嗎?國王對他怎么樣?在那里,格列佛還碰到了什么奇妙的事兒?”懷著這一個個疑問,我馬不停蹄地看了下去。
看完的時候,我已經對這本書愛不釋手了。“為什么斯威夫特不再多寫一點兒格列佛的冒險經歷呢?”我不禁有些意尤未盡。
格列佛身上所體現出的很多美德都值得我們學習。第一章里,他面對弱者——小人國的居民們,不恃強凌弱,還樂于助人,幫他們做了很多需要大力氣才能完成的事兒;第二章里,他體現了非凡的勇氣,面對強者——大人國的巨人們,他不卑不亢、沉著冷靜;第三章里,他很有教養,明知科學院的人都在空想,卻沒有直接說出來,令別人難堪;第四章里,他則十分好學,竟然能在較短時間內學會馬(慧骃)的語言。
讀完全書,我跟隨格列佛一起暢游了斯威夫特的幻想世界,它向我打開了一個裝滿著奇聞趣事的屋子的大門,《格列佛游記》,謝謝你給了我一個充實的暑假!
世界名著讀后感600字篇五
文中的一句句話語,一個個片段充分表達了詹天佑對工程的負責,身先士卒的精神,和一顆愛國心。
《詹天佑》一文描寫了在1905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國工程人員獨立修筑鐵路干線“京張鐵路”,在英俄等多數帝國主義國家的要挾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張鐵路的艱巨任務。
在勘測過程中,詹天佑常勉勵工作人員:“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那些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他總是把這句話作為前進的動力,所以他遇到困難總是毫不畏懼。這讓我不得不敬佩他。
在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開鑿隧道時,山頂的泉水往隧道里滲,詹天佑身先士卒,帶頭提著水桶去排水,他常常和工人們同吃同住,不離開工地。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于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那些帝國主義國家估價的五分之一。
再想想我們自己,如果在學習生活上遇到困難也像詹天佑那樣有毅力,也不退縮的話,那么還有什么完成不了的任務和學不會的知識呢?如果我們也像詹天佑一樣事事為國家,為集體著想,身邊會有多少活雷鋒出現呢?如果我們在學習中也像詹天佑那樣有著精密的要求,還會有因為粗心出現的錯誤么?
雖然我們不能像詹天佑那樣有那么偉大的業績,但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和他的優秀品質,讓“中國近代工程師之父”——詹天佑的偉人事跡和他那不屈不撓,身先士卒的精神,一代代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