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1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多么溫馨的一句話啊!這里面從充滿著寬容、信任和愛。而真正做到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怎樣讓孩子信任我們,怎樣讓孩子主動把自己成長的手放與我們心間。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是美國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撰寫的,他在成為心理學家之前,是一名優秀的老師。這本書共有三部,我手中的是最后一部。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正是處于教育工作崗位的我所急需汲取的知識。此書告訴我們在遇到問題時,理論是沒有用的,有用的只有技巧。怎樣獲得這種有效的技巧呢?帶著此問題我快速的'閱讀著。
在引言中有這么一句話“有一件事將永遠是老師的職責:創造一個有利于孩子們學習的情感氛圍”。我對這句話有很深的感觸。讓我想起兒時的自己,因為喜歡一個老師,所以愛上她的課堂。即使老師無意講錯了一個地方,我也會滿心歡喜的原諒她。在她的課堂上我全神貫注的聽講,在她布置的習題中我次次全對,本科成績更是遙遙領先。
數年后,我也成為了現在的老師,這一職責我也深深的記得,并認真的執行著,我努力讓班里每個孩子愛上我,也能像小時候的我愛上我所教學的這一科。我運用豐富的面部表情、抑揚頓挫的語調、不同的教學手法等等使這群孩子們愛上課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的課堂上總能看到孩子們面帶微笑的聽課,在課堂上孩子們總感覺時間過得那么的快。由此可見,“這個學習的情感氛圍”是多么的重要啊!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讀后感2
最近正在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書,此書共分了12個章節,從看第一個章節《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就深深地被文章震撼了!
海姆潔諾特的《孩子把你的手給我》,每一章節都是圍繞主題,用實際生活中常發生的小事去指導家長,教師,使用日常語言上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去教導孩子。書中的家長,老師理解孩子、鼓勵孩子的方法給我很大幫助,作為一名老師,書中很多鼓勵孩子、肯定孩子的話語更值得我去運用與學習。老師需要一種同情的語言,一種能留下愛意的語言,他們需要能夠傳達感受的話語,能夠改變情緒的回應,能夠誘發善意的表達,能夠帶來洞察力的回應能夠顯出尊重的回應。老師說話要親切,要對孩子的心說話,
從自己的親身體驗,才真正理解了那些年輕的父母望著孩子依依不舍的眼神,對老師千叮嚀萬囑咐的托付。作為一名教師,肩上的責任真是任重道遠啊!父母親手把孩子交給了我們,就是對我們的信任,從這一刻起,我發誓我要用我全部的愛心去關愛每一個孩子,因為我是一名教師,同時我也是一位母親,我能理解千千萬萬做母親的心情,
孩子把手給我,你們放心吧!
說句實話,教師干的是一個良心活,孩子們小,不懂事,自理能力、表達能力比較弱,從父母溫暖的懷抱里來到學校這個集體大環境中,老師就應該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的照顧他、教育他,引領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我們都應當成為家長心目中企盼遇到的好老師,當一名好老師一點都不難——有愛心、愛孩子,愛自己的事業,只要心中有愛就能做到!我們將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如果我們不對太陽傾注殷切的期望和愛心,那么太陽也將不會放射絢麗奪目的光芒,讓我們都來做一個美麗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