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名師分享:為什么說0-6歲是兒童英語
鄭老師強調
關于孩子什么時候開始英文啟蒙?中文和英文啟蒙能不能同時進行?媽媽英文不好能不能給孩子啟蒙?啟蒙過程中,家長要注意哪些方面?......,相信不少家長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今天12:00,我將在直播間和大家暢聊:0-6歲學前小朋友和小學低年級孩子英語啟蒙怎么抓,歡迎預約收聽:
今天這篇文章,原寫于2016年,安可3歲時。今天再次分享回顧,和大家一起探討,歡迎交流。
本文首發于《心理育兒》雜志2016年第12期
為什么說0-6歲是兒童進行英語啟蒙的“黃金期”?
01
在探討英文啟蒙之前,我要先解釋一下語言啟蒙的重要性。假如父母真的沒有能力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那么請一定做好中文啟蒙。
首先,語言是孩子表達思想和情感的一種方式。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們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要求。沒有經驗的時候,我們不知道寶貝們哭鬧到底是因為想喝水還是身體不舒服。那個時候,我們特別希望孩子們會說話,因為一旦學會了語言,孩子們就可以通過言語而不是僅僅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其次,成人用語言對兒童進行他律,以后兒童就能使用語言進行自律。比如,我經常對安可說“拿著鉛筆的時候千萬別跑,不安全。”后來有一次她自己拿著鉛筆,自言自語地說“拿著鉛筆別跑知道嗎?不安全,萬一戳到你怎么辦呢?”不僅僅是中文,英文也一樣。
2016年7月份我帶安可去內蒙草原玩。那天太陽比較曬,她戴上帽子后說“Put on your hat,too much the of your skin.”(把帽子戴上,太多陽光會加速你的皮膚老化。)當時我很驚喜,因為這么長的英文句子,之前都是我說給我媽媽聽,沒想到她那天自己說出來了。更讓人驚訝的是,她對同行的小伙伴說了同樣的句子。你瞧,語言發育良好,不僅僅可以自律,還能對他人施加影響呢!
3歲6個月時安可和小伙伴在內蒙古草原
最后,語言啟蒙有助于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之前我沒有辭職的時候,新東方教學任務特別重,我沒有太多時間陪安可。那時她對我特別不依賴,我想抱抱她,陪她說說話的時候,她都是到處找姥姥。
后來我辭職,陪她多交流,她和我的關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比如女兒自打2歲開始說話,就進入了“話癆階段”,而且特別喜歡聽新詞用新詞。針對她這個特點(后來我觀察到這些其實是這個階段小孩的共性),我開始了“聊天備課”。
舉個例子:
女兒剛開始上幼兒園時,每天念叨“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我不想離開你。”她每天說同樣的話,但是我的回應不會每天一樣:“媽媽也不想離開你,但是媽媽要工作,不能照看你,所以你要去一個安全的環境,幼兒園里有老師和同學,很安全。你安全了,媽媽才能安心工作,所以你必須上幼兒園。”“小朋友都要上幼兒園的,因為在幼兒園可以學好多知識呢!如果不學習,我們就會變成文盲。”“每個小朋友剛開始都不想上幼兒園,這叫分離焦慮,是正常現象,慢慢就會好的。”
安可3歲時上在北京讀的幼兒園
后來她漸漸習慣了幼兒園,而且經常和我說“媽媽,我們聊天吧!”漸漸地,我就成了她的“偶像”,她越來越喜歡和我交流。一旦親子關系不是障礙,后期的學習就會順利很多。
02
一旦了解了語言啟蒙的重要性,我們就要開始琢磨中文英文能否同時啟蒙?經常聽人說“這么小的孩子學什么英語?中文還沒說明白呢!”真的是這樣嗎?中文還沒有說順溜的時候,一定不能啟蒙外語嗎?答案是否定的。
華東師范大學張明紅教授在其專著中提到:為了便于和促進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應積極創造條件,讓兒童學習1-2門外國語。
在牛津大學的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教授的觀點:I’m a for at the ages, but we have to be how we it. (我非常贊成兒童盡早學習第二語言,但是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要注意內容和方法。)
在學術界,無論中外,都有專家大力提倡學前兒童進行雙語啟蒙。下面我將從親身經歷出發,說明0-6歲兒童進行英語啟蒙的科學性和必要性。
03
我從2007年開始在新東方研究國外部的考試。我了解到,如果一個初中畢業生想在美國中考(SSAT)里取得好的成績,詞匯量必須在1.2萬以上。還有想去美國讀大學的高中生,也是如此。
但是中國的中考英語詞匯量要求大概只有2000個。也就是說,假如一個中國中學生想去美國頂尖的高中或大學讀書,那么首先橫亙在他面前的難題,就是那1萬個單詞。
看到那些學生學得那么痛苦,我心想:如果我的孩子出生,我一定要早點做準備。
2013年1月,我的女兒安可出生。當時我仍忙于新東方的國外考試教學,并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兒童語言發展,直到2014年7月的某一天,我發現安可竟能根據我說的英語單詞,準確地拿出對應的卡片。比如,我說,她就拿出胳膊肘的圖片,我說,她就拿出鱷魚的圖片。
安可1歲6個月時聽音拿卡
這讓我非常驚喜,因為我覺得自己做得很有限,也就是每晚回家她讀讀單詞卡片,更何況那些(自然拼讀)卡片根本就不是特意買給她看的。
按照市面流行的說法,適合5歲以上的孩子學,我只是打算提前研究研究。沒想到安可很喜歡上面的圖畫,每晚要我從第一張圖讀到最后一張圖。按照我之前的經驗,這樣從頭到尾、一次性讀好幾十張英文卡片,只是好玩兒,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效果。但是事實證明我錯了。
另外,她聽英語兒歌的時候,能跟著歌詞做相應的動作,唱到clap your ,她就拍手,唱到 your arms!她就伸胳膊。又過了半年,安可2歲了,她居然看著圖,把之前聽過的單詞一個個地說了出來!
安可2歲時認識數百張卡
最讓我驚訝的是,一天晚上,我帶著她去鳥巢玩,無意中說了句“怎么還有人抽煙呢。”。安可說“媽媽你告訴他, is to your .”我驚呆了。我曾經用這句話勸說過表弟。表弟在我家借住,由于他正在備考美國高考SAT,為了保持他的英文聽說水平,我平常會和他說說英文。沒想到安可記住了,還在合適的場景表達出來。
自此,我開始進行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研究。我翻閱了大量中外書籍,才知道這種“神奇的能力”并不專屬于我的女兒,所有正常的嬰幼兒都具有語言學習的潛在優勢和獨特方式。只要環境合適,方法得當,他們就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卓有成效的學習,而且學習效率驚人。
現在,我再來說說英語啟蒙的必要性。
如前所述,中國學生要想去美國讀書,不僅要大幅度提升詞匯量,還要大量閱讀并做題。另外,除了SSAT和這些標準化考試,學生還要向學校展示自己的各種特長和能力。這些都不是短期突擊可以提高的,平常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準備和練習。
考慮到以上事實,孩子0~3歲和3~6歲的語言啟蒙時間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0~3歲的孩子學不了輪滑,也打不了高爾夫,這個階段的孩子最應該培養的就是語言能力。嬰兒雖然不會說話,但他們實際上在儲備語音,做“言語準備”,就像安可2歲多開口后能說出2歲前聽到過的單詞和句子。
3~6歲也很重要,因為幼兒園時期是孩子學習任務相對輕松的階段。而孩子一旦上了小學和初中,校內校外各種科目和興趣班的學習,必定占去孩子大量的時間。比如,安可自從上了幼兒園,就開始喜歡輪滑和鋼琴,這些都要花時間練習。當她看到其他的孩子在鋼琴上熟練彈奏時,十分艷羨,每晚回家自覺練琴,同時她對繪畫、音樂和舞蹈的喜歡也在與日俱增。
安可4歲時在北京
其他的孩子也是一樣,隨著一天天長大,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會日漸增多。旅行、藝術、體育、中文繪本閱讀……孩子們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考慮到這些,我們就會發現,專門留給英語學習的時間就相對減少了。
另外,經驗告訴我,孩子越小,煩惱越少,越容易專心;反之,孩子越大,越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記得我在北京新東方任教期間,至少發現兩個中學生在上托福課的時候無精打采,問其原因,都是因為失戀影響心情。
因而,作為一個專門研究學前兒童語言的老師,我建議家長們盡早開始對孩子進行雙語啟蒙。
在文章開篇我提到,我們千萬不能忽視我們的母語——漢語的學習,因為較高的母語水平不僅有利于發展思維能力,還能很好地輔助外語學習;而良好的英語聽說能力,則是我們的孩子今后在“地球村”好好生活的必備技能,幫他們開闊視野,形成更為縝密的思維方式。
在今后的幾期里,我將繼續和大家探討家長在孩子雙語啟蒙中所面臨的困惑和解決方案。
The End!